華文創作展
昨日書

昨日書

My Back Pages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讀家50特別企劃】致高中生愛情經典──Dear You

    文/陳雋弘2021年01月07日

       編輯室報告│在青春的現場,原來我們都曾苦惱過相同的人生課題,一樣跌跌撞撞、一樣對愛迷惘。今天不寫讀書心得報告了,我們邀請了四位具有作家身分的老師,從「人生」、「愛情」、「親情」、「圖文」四個不同角度切入暢談。原來,書與人的美麗相遇,便能造就青春經典。   & more
  • 【重返地下鄉愁藍調】黃崇凱:那個靴子腿

    文/黃崇凱2016年12月09日

    《地下鄉愁藍調》十周年版 這是連續三年拿下廣播金鐘獎的馬世芳第一本書。35歲那年,他用了巴布.迪倫的一首歌名為同代人留下青春的故事與音樂,慢慢累積知音。有人看了這本書,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旅,有人唱起了自己的歌。十年過去,書裡描述的青春與歌都更遠了,但那浸透文字的情感於今卻更鮮明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不要輕易打開這本書──
  樂音響起,時光倒流
  記憶將瞬時洶湧,世界還是世界,我們卻不再是我們……

  四年前,詹宏志曾專文推薦馬世芳第一本書《地下鄉愁藍調》,他說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他寫音樂,會讓你忍不住找出那些歌,一遍遍重聽;他寫往事,會帶你幡然重返曾經沸熱的年少青春。他的廣播,兩岸樂迷逐集錄製珍藏,甚至盜版私賣;他的文字,總在我們記憶深處,湧動著時代的潮聲。他為音樂找到深情的語言,沒有馬世芳,台灣的音樂語言將多麼失色,多麼失溫。2010年,即將四十歲的馬世芳獻給等待已久的讀者第二本書《昨日書》,這位台灣六年級跨音樂、廣播、文字創作等文化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第二本散文輯中收錄他從2002年以來的文字四十餘篇,並配置三十餘幀珍藏的流行音樂相關物件照,寫音樂、寫回憶、寫個人生命與時代的交響。

  台灣得獎設計師聶永真裝禎設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世芳


  廣播人,寫作者,1971年夏生於台北。

  十五歲因為一捲披頭精選輯迷上老搖滾,從此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大學時代一面主編《台大人文報》,一面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當年節目迭有聽眾逐集錄下,珍藏迄今。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合編《1975-1993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出手不凡,乃成為樂史重要文獻。

  1995年編纂《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成為研究台灣流行音樂必讀參考書。二十七歲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喧騰一時,開類型出版風氣之先。2000年創辦「五四三音樂站」,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金曲獎與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肯定。2006年出版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提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入選台北國際書展「Books from Taiwan 2008」。2009年重續前緣,統籌編輯《1975-2005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再次轟動兩岸文化圈。

  2002年起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深度專訪音樂人,並常安排空中現場實況,屢被譽為中文世界最好的流行音樂節目。

  馬世芳現居台北,仍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部落格:honeypie.org
 

目錄

代序:給未來的自己

◎輯一: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一個六年級生的青春歌史
 我如何成為一個播音員
 那些慣於寂寞的人
 一九七六年那隻可樂瓶
 再唱一段思想起
 告別,不要告別──兩首歌的曲折故事
 就要回家
 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那既遠且近的故鄉

◎輯二:餘燼猶溫
 想起Pink Floyd和一個人
 點頭示意,若你聽得見
 那一夜,我在日本現場
 我那群日本樂迷朋友
 迪倫為甚麼酷?
 記得藍儂
 重塑雕像的權利──關於《我所深愛的約翰藍儂》
 胡士托猜想
 初訪坎城唱片展:一則菜鳥報告
 星巴克唱片公司

◎輯三:驀然回首
 我所記得的太平島
 歸鄉,離鄉
 香菸
 一代不如一代
 恨意
 眉批
 時代氣味
 影印機與我
 不可無尺
 透明的版型
 字體的脾氣
 不一定要銅版紙
 版型不等於內容
 所謂出去玩
 三十年以後
 髮色
 躲避球
 在乎不在乎
 驀然回首

附錄:地下鄉愁來信
作者跋
 

編輯室報告

《昨日書》發印前夕,關於馬世芳……

  最近發現中國讀者編輯朋友給馬世芳一個稱呼:臺灣首席文藝青年馬世芳,乍看就笑出聲來,這在台北朋友圈裡絕對是個嘲弄之詞,笑人文藝腔,笑人品味跳不出中產,尤其隱含著笑人已經錯過或者終將錯過一班班商業社會裡你爭我奪的富貴列車。不過且慢,中國朋友們好認真,他們不是想笑,他們用起這個名詞,帶著的是仰慕、欽佩、好奇、甚至崇拜的語氣,這讓我傷感起來;也不過二十年前,我剛認識馬世芳的1990年,在大學校園中,我們聽著羅大佑、聽著披頭四、讀著現代文學經典、也對台灣80年代新興作家充滿讚嘆、在看完小劇場散場後熱血沸騰、爭看每天誰的文章登上了人間副刊或聯副,我們在影廬或太陽系拼著看各種語言的電影,而且我們讀詩,我們就是文藝青年。沒有才氣至少我們欣賞才氣,不是文青,我們至少不討厭文青。而如今,我也很想說:馬世芳是台灣首席文藝青年,可是我說不出口,我只能感傷,他那麼好,我卻感覺整個時代離這種好太遙遠;偏偏中國那麼遠,我卻感覺他們這麼渴望他的好……

  新經典文化 總編輯 葉美瑤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631830
  •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個六年級生的青春歌史
小時候的記憶,總是有歌的。一九七○年代,我的母親陶曉清一面主持西洋熱門音樂節目,一面推廣台灣青年創作歌謠,家裡到處堆著錄音帶、唱片和詞譜。「民歌運動」最熱鬧的那幾年,母親經常籌劃主持演唱會,那些民歌手三不五時便到我們家裡開會。客廳鋪滿褟褟米,很是寬敞,大夥便席地而坐,縱論暢談。母親心疼其中幾個離家求學的孩子難得喫頓好飯,常常邀請他們早點兒過來一起晚餐。長大之後讀到文壇前輩回憶林海音、劉慕沙昔時照顧年輕窮作家的故事,立刻想起母親當年照顧那些民歌手,也是如此。
回想起來,那些歌手當時都是二十郎當的大孩子,母親也纔三十出頭,大家有的是青春銳氣,不知江湖險惡,個個天真熱情,志比天高。原本說是開會談正事,後來總得岔題,有人拿起吉他唱起剛寫的新歌給大夥評判,有人說起自己坎坷的成長史,感動得女孩們拭起眼淚。當然,戀愛和失戀的故事總是少不了的。那時我還是滿地亂跑的小娃娃,那些常來串門子的叔叔阿姨的歌,原是寫給他們同齡人聽的,也都一一化成了浸染我整個童年的背景色彩。
母親從未主動「教」我聽音樂。那些歌總是觸手可及,我卻從未想過要跨前一步,走進那片天地。直到上了中學,纔稍微認真聽起西洋音樂,先是和同齡孩子一樣,瘋魔起排行榜的偶像明星,繼之偶然向母親借來一捲披頭(Beatles)卡帶,這一聽,當下流行的新歌盡皆失色,我一頭栽進父母輩的搖滾世界,萬劫不復。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我上了高中。課堂上,老師小心翼翼提起那些封印了幾十年的詞組:白色恐怖、政治犯、黑名單、二二八……。課室外的社會激騰動盪,我則罩著耳機,飢渴若狂地聽著二十年前嬉皮世代的搖滾,渾然不知台灣流行音樂也正邁向史無前例的高潮。然而,再愚鈍的孩子也該感覺得到:我們正在經驗一段不平常的歷史。
高二那年一個失眠的晚上,躺在床上,驀然想起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一九八三):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剎時一道閃電擊中腦袋,我想通了:這首歌唱的從來不是那障眼的副標「致中南半島難民」,而是我們自己的歷史──彼時我並不知道,這早已是許多資深樂迷心領神會的祕密。
這樁發現狠狠震撼了我。自己似乎錯過了許多饒富深義的歌詩,它們埋藏著重重的線索,每一條都與我們的集體記憶血肉相連。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18/12/30
作者說廣播是一對一的交流,通常人都希望透過聆聽,撫慰心中程度不一的寂寞。廣播這個媒介,在20世紀前期是與大眾交流的主流,當電視與網路普及後,廣播的重要性降低了,不過它本身的獨特性無可取代,單一感官的對談,披著一層神秘的薄紗,想像力揮灑的空間。我相信每個人都喜歡聽廣播吧,尤其佩服那些DJ們的功力,真的~聽他們講話,感覺很療癒。在不同的時刻tune in,感受也不一樣,白天充滿活力,下午慵懶情調,晚上在返家車流中沉澱,至於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此時無聲勝有聲是謊言,加重寂寞罷了,還好有人能跟自己在空中相遇,單向的傳遞,失戀情歌喚醒傷心情緒,call in點歌,給城市角落on air的妳。

*
我第一次認識馬世芳老師是在梁文道創立的看理想平台,馬老師有參與做了一檔節目叫"聽說",你如果去youtube搜尋也有,目前已經出到第二季。他與一般DJ(單純哈拉)不同,因為他會深入去分析、分享音樂背後的故事,聽他講音樂完全是一種享受! 不管是台灣還是國外的音樂,他都能用很獨特,富有磁性的方式把他熱愛的音樂介紹給聽眾。用文字不太容易形容,總之他是一流的音樂引航員!

作者這種熱愛音樂成癡的個性,或許是根植於基因裡。他的母親陶曉清女士曾擔任中廣的總監,在以前戒嚴的年代,位居中廣總監的位子,地位應該等同於王母娘娘了吧XD~ 陶女士提拔了無數音樂創作者,讓這些人的音樂有播放的平台,接觸聽眾。很多尚未得志的歌手(如:李宗盛)會流連於他們家的客廳,彼此切磋琢磨。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音樂自然而然就融入血液裡了吧~馬老師上了建中,接觸了搖滾樂,不可救藥的愛上了。他開始溫習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國外的各種流派也都不放過,成就了他極深厚的音樂實力。在學期間是個文藝青年的楷模,編校刊,關心社會運動。恰逢台灣解嚴,忍耐已久的民眾力量爆發,台灣音樂也百家爭鳴,開啟華語樂壇的另一個時代。

*
本書收錄的文章寫於2000~2010年之間,大致上來說,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他如何踏上廣播員之路,以及分享台灣的音樂故事。第二部分主要寫西洋音樂,例如: 去日本聽Bob Dylon;約翰藍儂的文化遺產;歐美失落的一代之時代氛圍(毒品、性愛),還有Woodstock音樂會等等的歷史。第三部分則是自己生活的經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原來馬老師還是編輯大師,對於書籍的裝禎、排版、字體都有一定的研究! 令人佩服啊!

*
就讀台南一中時,中午12~12:30會放音樂,大眾傳播社也會宣達校方的注意事項。有一次南女大傳社的來串門子,甜美的嗓音引起男孩們的鼓譟。我看見紅樓那兒貼著一張四校大傳社聯合舉辦的營隊海報,心中勾勒熱情洋溢的青春幻想。午睡前最後一首歌是卓文萱的幸福氧氣,男孩卻缺氧睡去,趴在立航數學的彩色講義上,心裡的遠景是明天的物化考試...愛情的旋律何時響起? 驀然驚醒,已錯過研究所的畢業典禮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7/22
相較於前一本《地下鄉愁藍調》較「專業性」地側重西土搖滾與我島民歌的萬千風流、曲折演變;馬世芳的《昨日書》除了音樂之外,加入了DJ生涯、台北鄉愁、當兵隨筆與文化出版等抒發短文,顯得範疇更廣、更為易讀可親;溫潤老成的文字帶有往日我們親歷的那年代的氣息,娓娓道來,引人低迴,驚嘆韶光易逝之餘,欣慰於在媚俗、功\利取向的現今書市畢竟還有這樣一位能撫慰老靈魂的純淨「寫手」。

許\是年歲漸長後的蘊藉之作,文氣仍雍閑、筆勢更雋雅,在出差的靜夜裡讀來,彷彿時光倒流,溢滿胸懷的感受,就如書腰上寫就的「青春不再、餘燼猶溫」那般,帶給我這個虛長他一個世代的老讀者又一次愉悅的懷舊之旅,餘韻無窮,卻有一絲惘然…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