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達文西思考密碼:現在和達文西一起思考

達文西思考密碼:現在和達文西一起思考

Now,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e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目錄

序:愛上思考7

第一章 你好,邏輯25
偉大的科學李奧納多26
邏輯是什麼36
邏輯思考能力測驗40
邏輯思維陷阱45
怎樣進行邏輯思考55
大腦體操73

第二章 你好,形象83
永恆的《最後的晚餐》84
他們為什麼優秀?89
形象思考訓練92
展開想像的翅膀97
大腦體操108

第三章 達文西的四種思維風格115
第一種風格:多角度115
觀察與思考116
多角度的魅力121
多角度思考的方法126
訓練你的多角度思考130
大腦體操138

第二種風格:組合141
嚇人的盾牌142
組合力量大147
組合思考的方法150
大腦體操155

第三種風格:簡單化157
簡單是金158
真理往往非常簡單163
簡單思考的方法165
大腦體操172

第四種風格:系統化177
萬物是一個系統178
蝴蝶效應181
系統思考的方法183
大腦體操188

第四章 創造性思考191
蒙娜麗莎的微笑192
人的思考模式196
思維的玻璃板199
創造性思考去了哪??212
創造的非邏輯思維220
激發你的創造性思考 229
大腦體操246

第五章 批判性思考257
善於批判的李奧納多258
你會批判思維嗎?263
批判地看問題267
破除批判思考的幾個障礙274
大腦體操281

第六章 全腦運動289
臨終遺言290
你是鷹還是鳩292
左腦右腦的差別294
左腦右腦一起動298
參考資料309

後記

 

序言

愛上思考 達文西密碼

  2003年3月,美國作家丹.布朗(Dan Brown)出版了一本《達文西密碼》(Da Vinci Code),這本書不但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而且還高踞榜首達十八個星期!頓時,一股達文西熱潮由此掀起。

  故事發生在巴黎。

  一天晚上,羅浮宮博物館館長雅克.索尼埃(Jacques Sauni ? re)被人殺害。出事地點就在羅浮宮內,奇怪的是,死後的雅克.索尼埃居然把自己的赤裸的屍體擺成一個「大」字,並在自己的周圍畫了一個圓圈。這個造型原來出自於李奧納多.達.文西的人體比例圖《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在屍體的旁邊,有雅克.索尼埃用鮮血留下的幾行字:

  13—3—2—21—1—1—8—5

  O, Draconian Devil!(啊,嚴酷的魔王!)

  Oh, lame saint!(啊,瘸腿的聖徒!)

  這個奇怪的現象不僅引起了警方和雅克.索尼埃的孫女索菲.奈芙(Sophie Neveu)的調查,而且也使一位哈佛的符號學教授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被牽進了這樁謀殺案中。

  原來,這三串奇怪的字符等都隱藏著特殊的訊息。

  「13—3—2—21—1—1—8—5」這串數字,看似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但是經過重新組合,它竟然變成了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1—1—2—3—5—8—13—21」。那是中世紀義大利數學家李奧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的其中一個發現,數列中的數字是前兩個數字的總和。

  「O, Draconian Devil!」這串字符經過重新組合,居然變成了「Leonardo da Vinci!」(李奧納多.達.文西)。

  「Oh, lame saint!」經過重新組合,則變成了「The Mona Lisa!」(蒙娜麗莎)。

  由此,故事展開了。這是一個既涉基督教史、又有經典藝術掌故,更有推理成分的偵探故事。且不說故事中涉及的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是否正確,但是以天才達文西和他的名畫作為密碼,顯然吸引了許多讀者的目光。

  李奧納多.達.文西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先簡要地描述一下天才達文西。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出生在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鎮CD文西鎮。他的父親皮埃羅是一位公證人,母親名叫卡泰麗娜。母親生下李奧納多後,就嫁給了皮埃羅的一個朋友。父親後來娶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女。

  儘管李奧納多是個私生子,但是,沒有人對其隱瞞其身世,從小,李奧納多就知道自己的身世。最近發現了一份李奧納多祖父安東尼奧.達文西寫的、證明李奧納多與家庭關係的文件,上面是這樣寫的:「我的一個孫子,就是我兒子塞爾.皮埃羅的孩子,於(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的凌晨三點鐘呱呱墜地。

  他取名李奧納多。文西鎮的皮埃羅.迪.巴托洛梅神父為他施洗,(觀禮的有)帕皮諾.迪.納尼班蒂、梅奧.迪.托尼諾、皮埃羅.迪.馬沃托、納尼.迪.萬佐、阿爾格.迪.喬萬尼.特德喬、麗莎.迪.多美尼喬.迪.貝多夫人、安托尼婭.迪.朱里亞諾夫人、尼科羅莎.德爾.巴納夫人、納尼.迪.萬佐的女兒瑪利亞小姐,以及皮芭.迪.普萊維喬夫人。」

  幸運的是,李奧納多並沒有被看作「降生於罪孽」的孩子,而是被看作是「降生於愛情」的孩子。李奧納多蔑視那些不是「降生於愛情的孩子」,他在一組人體解剖圖中曾經提到,「如果交合的兩個人之間彼此充滿愛和渴望,孕育出的孩子將十分聰穎,充滿智慧、活力和優雅氣質。」事實上,李奧納多確實非常聰穎。

  被認為是天才的李奧納多,不僅熱衷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並創作了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諸如舉世聞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被美術史家稱為三大傑作;同時,李奧納多也非常熱衷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他總是對各種自然現象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和研究有意思的現象,他發明了許多武器,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飛行器,並給後世人留下了七千多頁手稿。

  天才的思考密碼

  英國思想家羅素曾經說過:「人最害怕的事,莫過於思考。」對於一般人來說,思考總是讓人感到不快。但是,有些人卻非常喜歡思考、熱衷於思考。

  李奧納多.達.文西就是一個喜歡思考、熱衷於思考的人。藝術史家曾經這樣評論李奧納多:只有一個達文西走在時代之前,他是包羅萬象、精湛無比的天才,永不滿足的、孤獨的探險家;他的思索的觸角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有的竟然能夠和我們的時代會合。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最著名、最卓越的代表人物,李奧納多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被稱為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數學家、哲學家、醫學家、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李奧納多的最大特點,就是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他熱衷於探索和研究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奧秘,擅長於把藝術和科學、理智與情感等融於一爐,把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巧妙地結合起來,並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充分地表現出來。他以那完美的繪畫作品和那獨具特色的透視、明暗轉移及運用解剖學原理等繪畫理論,深刻地影響著後世。人們將他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李奧納多還被認為是具有怪癖的天才,他左右手都會寫字、作畫。在記事本中,他總是先寫右邊那頁,再寫左邊那頁,像阿拉伯人的寫字方式一樣。這並不是李奧納多想要隱藏什麼,實際上,這僅僅是他從小養成的習慣,以至於成年後很難糾正過來。

  他用左手寫的字是反向的,人們只有在鏡子?才能看懂。當然,李奧納多偶爾也會寫一些正常的字體,這主要用在一些要求表達清楚的場合,比如標示地形圖、寫父親的訃告等。但是,當需要寫正式的書信時,李奧納多一般請人代筆。

  不管怎麼說,李奧納多是個與眾不同的人,他不顧世俗的嘲笑,堅持科學與真理,永不退縮。

  事實上,每一個天才之所以能夠成為天才,正是由於他們善於思考和樂於思考。歷史上的天才們充分證明了這個規律。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十七歲那年,就以二重發報機的發明,開始了科學發明生涯。愛迪生一生之中發明多達近兩千件,平均十五天就有一項發明,被稱為「世界發明大王」。這與他對思考的重視是分不開的。

  愛迪生的實驗室牆壁上貼著一張標語,上面是雷洛茲爵士的語錄:「人總是千方百計躲避真正艱苦的思考。」下面是他自己的一句話:「不下決心艱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愛迪生認為,思考是艱苦的;但是,真正善於思考的人,卻能夠在思考中得到樂趣!正是這種意識,使愛迪生把思考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並在思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思考是什麼

  那麼,思考究竟是什麼呢?

  水平思考法的創始人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曾為思考下一定義,他認為思考「是為某一目的而慎重探索的經驗」。此一定義最少包含以下四方面:

  *每一次的思考皆伴隨一個目的,這目的可能是瞭解、決策、計畫、問題解決、判斷或行動等。

  *思考的過程應是慎重的,錯誤雖在所難免,但能避免就應避免,有時一次錯誤就足以致命。

  *它又是一探索的過程,因為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抄襲,又沒有既定的程序可以跟從;這一過程可以是一件苦差事,也可以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這要視乎思考的人的態度。

  *思考過程必然牽涉經驗,它離不開我們過往或已有的經驗。

  通俗地說,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也就是「想問題」。思維的特性是間接性和概括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概念和定義是我們無法直接感知的,只能間接地通過推想而得到,這種推想就是間接思維。

  思維具有概括地、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所以通過思維,人就可以認識那些沒有直接作用於人的種種事物或事物的屬性,也可以預見事物的發展變化進程。比如,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運動速度,但通過實驗可以間接地推算出光速。

  英國劍橋大學迪.博諾教授說:「一個人很聰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說明他有創造的潛力,但並不說明他很會思考,智力和思考的關係,就好比一輛汽車與司機駕駛技術的關係,你可能有一輛很好的汽車,但如果駕駛技術不好,同樣不能把車開好。相反,你儘管開的是一輛舊車,然而駕駛技術高超,照樣能把車開好。很顯然,這?在『智商高』和『會思考』之間劃上了不等號。」

  思維的概括性,是指我們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規律性以及聯繫和關係的反映。它與思維的間接性是相輔相成的。

  人的思維是大腦的精神活動,要進行思維,就要有材料。人類的思維材料有兩種,一是語言,二是形象,這兩種材料分別叫做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人們不但依靠語言和形象來進行思維,同時也用語言和表象來記載、鞏固和表達思維活動的結果。

  單從思考的形成等方面來看,許多人認為思考是一件困難的事,是一件讓人感到麻煩的事。事實上,思考並不是一件特別的活動。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無法清楚地知道他人是如何思維的。因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諸如李奧納多這樣的天才,就是具有與常人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在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中,總有一些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所以說他們比較好,是因為他們能夠較好的解決問題。人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總想採用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並想知道這種辦法為什麼比較好。一個人只要善於思考,他就會不停地改換辦法,直到能更好地把問題解決為止;也就是說,直到這種方法能夠較好的解決問題,而換用其他方法則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思考致富

  偉大的作家洛克在穆勒之前,就已經提出了思維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培養思維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一個人的思維,將錯誤減少到最低程度。

  他說:「沒有一種觀念作為指導,對於要做的事情,誰都會缺乏動力;無論採用什麼辦法,對於某件事的理解能力,無論好壞,都始終引導著他的行為;對也好,錯也好,他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某種觀念的控制。」有時候,這種觀念就是思考的方式。當一個平常人看見水時,他可能只會想到水是用來洗東西或是用來喝的。而對於一個有著專業知識的人來說,他會想到水是由兩種元素組合而成的,它們不是氣體,而是一種液體;或者他會認為這是一種不能飲用的水,因為喝了此水,就有可能會得某種疾病。但是,不管怎樣,思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曾寫了一本名為《思考致富》的書。這本書出版後,重印了許多次,深受廣大人士的喜愛。因為這本書深刻地揭示了如何運用我們的大腦去獲得成功。我們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義上的成功,都必須運用我們的頭腦去思考。

  拿破崙.希爾有一次去見一個專門以出售主意為職業的教授,結果卻被教授的秘書攔住了。拿破崙.希爾覺得很奇怪:「像我這樣有名望的人來見教授,也要擋駕的嗎?」

  秘書回答:「這個時候,教授誰也不見,即使美國總統現在來,也要等兩個小時。」

  拿破崙.希爾猶豫了一陣,雖然他很忙,但他仍然決定等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後,教授出來了,希爾問他:「你為什麼要讓我等兩個小時?」

  教授告訴希爾:他有一個特製的房間,?面漆黑一片,空空蕩蕩,唯有一張躺椅,他每天都會準時躺在椅子上默想兩個小時。此時的兩個小時,是他創造力最旺盛的兩個小時,很多優秀的主意都來自於此,所以這時他誰也不見。

  聽著教授的講述,拿破崙.希爾內心突然湧起了一股意念:運用思考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訣。由此,拿破崙.希爾寫下了使他名揚世界的著作《思考致富》。

  拿破崙.希爾說:「思考能夠拯救一個人的命運。」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森和歐尼斯特.盧瑟福,一共培養出十七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關鍵因素在於這些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們知道如何運用思維方法。

  與達文西同步思考

  優秀的思考能力不僅是先天賦予的,還可以通過運用不同類型的思考工具和思維練習而改善。

  有些人無法獨立思考,或者對思考感到煩惱,這並非由於他們不願意思考,而是因為他們的思考能力太薄弱,在思考的時候力不從心。

  為什麼有些人的思考能力會比較薄弱呢?

  原因有許多:或者是資質所限,智力有些障礙;或者長期以來的生活環境過於單調,周圍的人又沒有引導他進行思考,以致思考的潛能無法發揮;或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了許多雜亂的觀念,從而導致思路混亂而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也可能是主觀上懶於思考,思考能力逐漸退化;也可能是由於身體狀況而產生某些疾病,從而導致無法專心於思考。

  事實上,真正由於資質原因的思考薄弱是比較少的,大部分人無法獨立思考的原因,都是沒有掌握良好的思考方法,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潛能。

  也許你會認為,思考本身已經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情了,再來學習思考方法,那是更加的沉悶。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或者遊戲來鍛鍊思考,這樣就能夠從活動和遊戲中,領悟到不同的思考方法。

  從思維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思維存在著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成長的好壞,對於一個人的智力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需要對思維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許多科學家和教育家認為,要培養真正的科學人才,並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所有的科學知識就行的,而是要讓他們學會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學習和研究。李奧納多.達.文西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榜樣。他一方面集中精力,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在知識的海洋?,不斷地尋找能將他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東西。因此,他不斷地實驗、研究。事實上,正是這種定向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在繪畫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使他在科學的海洋中暢遊自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事實上,知識的獲取遠沒有學會正確思考來得重要,從某一方面來說,學會怎樣思考實際上才是真正獲取了智慧。

  很久以前,曾經有位學子不遠千里、四處拜師求學,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真正的智慧。但是,讓他感到苦惱的是,他得到的知識越多,他就越覺得自己無知和淺薄。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禪師,便向禪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希望禪師能夠點撥自己,讓自己找到真正的智慧。

  禪師聽完他的訴說,沈默了一會,然後問這位學子:「你求學的目的是為了求知識?還是求智慧?」

  事實上,學子從來沒有考慮過「知識」和「智慧」有什麼不同,在他看來,兩者似乎是相同的涵義。於是,學子不解地問道:「求知識和求智慧有什麼不同嗎?」

  禪師笑著說:「當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識是求諸於外,當你對外在世界瞭解得越廣、越深入,你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越多越難,這樣,你就會感到自己反而越來越無知和淺薄。求智慧則不同,求智慧是求諸於內,當你對自己的內在世界瞭解得越多、越深入,你的心智就越來越清澈明晰,你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學子聽了禪師的點撥還是不明白,問道:「大師,您說得很好,但是我還是不明白,您能不能說得簡單一些?」

  禪師笑道:「好,這就好比有兩個人要去上山砍柴。一個早早地就出發了,來到山上後卻發現自己忘記磨柴刀了,只好用鈍刀砍柴。另一個人沒有急著上山,而是先在家磨快了柴刀,然後才上山砍柴。你說這兩個人誰砍的柴更多呢?」

  學子恍然大悟,由衷地感歎道:「大師的意思,我就是那個只顧砍柴而忘記磨刀的人吧!」禪師笑而不答。

  確實如此,思考力就是那把柴刀。不先把刀磨好了、磨快了,在砍柴的時候會非常的費勁,而且根本砍不到更多的柴。對於那種強制性的知識灌輸,愛因斯坦是深惡痛絕的。他說:「在我通過最後的考試以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對科學問題的任何思考都喪失了興趣。」因此,要多砍柴,還是先得把柴刀磨好,提高自己的思維力。正如李奧納多所說:「掌握任何一種知識對智慧都是有益的。」

  如今,思維訓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許多企業人士。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員工進行思維的培訓,尤其是創造性思維,幾乎是高級領導人和高級主管們的必修課,因為,大部分領導人感受到,接受過思維訓練與沒接受過思維訓練,在工作中的表現是大不一樣的。

  思維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怎樣提高思維智慧的思維方法,例如形象思維;另一類是怎樣科學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如邏輯思維、系統思維等。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儘管有時候自己沒有注意到,但是在他的思維過程中,確實是有某種思維方法在起作用。因此,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學習一些思維的方法,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問題,選擇有效的思維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減少思維的盲目性,提高思維的效率。

  當然,學習了思維方法和技巧,並不一定擁有超強的思維能力,因為思維方法需要不斷的訓練,才能轉化為思維能力。希望每一個人能夠在不斷的學習和訓練中,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832826
  • 叢書系列:輕心理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