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娃娃屋

娃娃屋

The Miniaturist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八個人偶、九個房間、一幢價值連城的娃娃屋……
財富究竟會引她走上優渥的一生,或是將她推入遭人操縱的牢籠?
《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J.華森盛讚:「這是一本讓你想起當初為何愛上閱讀的好書!」


接近真相令她深深恐懼──
因為她擔心,真正主宰自己命運的,可能另有其人……

那些認為金錢萬能的人,自信可以買到愛情、忠誠,與他人的靈魂。
這是一場權力遊戲,也是孤注一擲的豪賭。

這不只是一棟娃娃屋,這是她曲折命運的縮影。

☆亞馬遜★★★★震撼好評|Goodreads★★★★口碑流傳
☆榮獲2014年水石書店年度好書大獎、2014年英國國家書卷獎(Specsavers National Book Awards)年度最佳新人作者與年度之書大獎|入圍2014年Goodreads年度最佳歷史小說獎
☆上市立即空降英國暢銷榜冠軍|暢銷速度超越《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
☆英國熱賣13萬冊|全球售出32國版權|改編為BBC「睡前好書」廣播劇
☆知名作家/密絲飄、知名歌手/許哲珮、「窩著」咖啡店店長/魏鵬真、知名版權經紀人/譚光磊──低迴不已!(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自述:
「《娃娃屋》是個成長故事。我意欲探討的層面包括了阿姆斯特丹彼時的道德焦慮、身為外地人的感受,以及不能說的故事。書中不但毫不掩飾地描繪出想讓他人瞭解的掙扎、想與人接觸的慾望,然而也寫下了這樣的希望:想將命運交付外力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賞袖珍小物會讓我們有種無法觸及的領悟,而這些全來自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和記憶;我們甚至會賦予這些小物生命。」


=故事簡介=

十八歲的小鎮女孩一夕之間成為十七世紀全荷蘭第一富商的妻子,
隨著結婚禮物「娃娃屋」的到來,祕密卻如鬼魅般開始出沒,
她想甩開掌控的力量,卻發現自己正一步步深陷其中……


妮拉以為婚姻會就此緊緊束縛她的餘生,沒想到真正為命運掀起大浪的是一棟娃娃屋。

自從成為阿姆斯特丹富商布蘭特的妻子後,妮拉來到了人生最高峰──她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豪門生活,命運的布局卻同時也超乎她的想像。整座城市都忙於經營買賣,在家中則有熱中事業、不願與她同床的丈夫約翰尼斯,掌管家中財政、聲稱「糖會使靈魂生病」的精明小姑瑪琳,以及兩位古怪冷漠的僕人……他們深信努力才會帶來財富,生活以聖經為戒律,不容逾越。妮拉自問:這就是我的新家庭嗎?他們似乎一輩子不曾歡笑。她是城市中唯一質疑宿命、堅信愛情的人。

直到丈夫訂製了一幢娃娃屋,風波不斷的日子也宣告開始。為了裝飾娃娃屋,妮拉開始訂購屋內的人偶與家具,沒想到送來的人偶身上竟有莫名的血痕與黑點,隱約指向家族不可告人的祕密。妮拉終於發現,小姑瑪琳嚴峻的外表底下暗藏一段不能說的戀情;從不肯與她親近的丈夫,心中另有所屬。當富裕的生活成為空殼,真相掩埋於一連串難解的謎團之下,妮拉決定主動從娃娃屋中尋找線索,當自己命運的主人……

嫁入豪門沒有帶來妮拉想像中的幸福,卻反而被迫面對更黑暗的家族祕辛。在這座金錢可以主宰愛情、忠誠與靈魂的城市,身為精緻小屋的女主人,妮拉將如何扭轉命運,成為家族唯一主宰?所有的真相正等待娃娃屋一一揭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潔西‧波頓(Jessie Burton)
一九八二年生,曾就讀牛津大學、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以女演員身分活躍於英國舞台、電視節目。

她在參觀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時,被館中陳列的娃娃屋深深吸引。她訝異於這個精緻的微型世界居然價值連城,所有家具耗費約十九年才完成,這使她不禁思索「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於是便以娃娃屋的主人妮拉為主角,開始寫作本書。

《娃娃屋》是她的第一部小說,甫推出便獲得驚豔評價。波頓現居倫敦,專事創作。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筆譯與口譯。譯有《兩個靈魂的女孩》、《魔鬼遊戲》、《再見寶貝,再見》等書。

 

【好評推薦】見「微」知著的《娃娃屋》國際旋風

文/譚光磊(知名版權經紀人)

每年在重要的國際書展上,總有一、兩本新人小說成為全球出版商關注的焦點。伴隨而來的往往是天文數字的預付版稅,以及動輒二十幾國的海外授權,這類「一夕成名」的故事總是出版圈內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無數寫作者夢寐以求的理想。

二○一三年倫敦書展的話題大書,毫無疑問就是潔西・波頓的《娃娃屋》。英國共有十一家出版社參與競標,最後「鬥牛士」(Picador)出版社的總編輯法蘭西絲卡・曼恩(Francesca Main)用超過台幣一千萬的天價簽下版權。美國則由HarperCollins集團Ecco出版社總編輯李・布多赫(Lee Boudreaux)贏得競標,預付版稅超過五十萬美金。布多赫是《惡女心計》和《索特爾家的狗》等書的編輯,擅長兼具文學和歷史元素的作品,而《娃娃屋》的背景正是設定在十七世紀末的阿姆斯特丹,也是荷蘭的殖民和貿易帝國走向衰亡的黃金時代末期,這本書由她來操刀,可說是天作之合。
小說的開始頗有《蝴蝶夢》那種哥德懸疑小說的味道:美麗的鄉下姑娘妮拉被富商約翰尼斯.布蘭特娶回阿姆斯特丹,可是她並未「脫貧致富」,反而走進了一個幽暗、壓抑、充滿祕密的世界。丈夫婚後從不與她同房,為了做生意時常外出遠行;小姑瑪琳嚴守喀爾文教義,厲行節約近乎寒酸,可是在她素樸的黑衣底下,穿的卻是華麗的錦緞。白天她斥責吃甜食是罪惡,夜深人靜時則獨自在房裡泡熱水澡,享受女僕柯奈莉亞做的甜點。柯奈莉亞是孤兒出身,靠著機緣與努力得以在布蘭特家做事,也知曉主人的一切祕密,卻不願和妮拉分享。年輕的黑人男僕奧圖被約翰尼斯像兒子一樣養大,在種族偏見仍然深重的阿姆斯特丹過著檯面下的生活,他與這個家又有何干?
某天,約翰尼斯聘請一位微物工藝師打造了一座布蘭特宅邸的模型,作為送給妻子的禮物,這座雕工精細、華麗不可方物,卻又毫無用處的娃娃屋,就此扯開了布蘭特家的危險平衡,一切埋藏已久的祕密、失落的愛、舊日的創傷和不敢想的希望,都將洶湧而出……。

就在倫敦書展前後的短短兩個星期內,潔西・波頓從默默無聞的業餘作家,成了國際矚目的文壇新星。《娃娃屋》至今已經賣出三十多國版權,在英國一推出就空降暢銷排行榜冠軍,銷售速度甚至超越當年J.K.羅琳的《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
波頓的成名經過有如出版界的童話故事。她是牛津大學的高材生,也接受過戲劇訓練,本來立志要當演員。她白天在某家公司當行政助理,晚上則到處試鏡,可是幾年下來,總是沒有什麼進展。寫作於是成了波頓面對挫折的出路,她參加了某作家經紀公司辦的寫作班,花了四年時間反覆修改,把自己的愛恨情仇都投注到小說裡,才終於完成《娃娃屋》。
稿子寫好了,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因為在分工嚴明的英美出版界,如果沒有先找到經紀人,大出版社根本不會看你的稿子。波頓將《娃娃屋》寄給好幾位經紀人,但全都被拒絕或退稿,直到她發現了一位年輕的茱莉葉・穆申斯(Juliet Mushens)的推特帳號。穆申斯很懂得運用社群媒體,每週日都會開放「阿珍給你問」(#askagent)的標籤,讓網友(多半是想出書的創作者)諮詢出版相關問題,並提供犀利專業又風趣的解答。
某天,波頓讀到一篇穆申斯的專訪,文章日期正好是她的三十歲生日。穆申斯在文中提到自己在看一本歷史書,講的就是十七世紀的荷蘭黃金時期,而且還說她想找「兼具文學和歷史元素的小說」。波頓立刻把《娃娃屋》的前三章寄給穆申斯,兩人相約見面,一拍即合,並肩踏上國際出版的冒險之路。
二○一四年六月,《娃娃屋》的荷蘭出版社在阿姆斯特丹舉行全球新書發表會,比英國和美國還早推出,現場集合了三百多位媒體和圖書產業人士,除了聽波頓暢談創作的心路歷程,更一同參觀了小說靈感來源的真實「娃娃屋」。兩個月後,本書在英美同步上市,也雙雙登上了暢銷排行榜。

現在,這股《娃娃屋》旋風終於吹到台灣。布蘭特家到底藏了什麼祕密?就待有緣的讀者來一探究竟了。

【作者自序】隱藏慾望與矛盾的微型世界

文/潔西‧波頓(本書作者)

《娃娃屋》的發想,來自我二〇〇九年的阿姆斯特丹之行。這個初次探訪的城市瞬間擄獲了我的想像力。我記得,十月午後的光線投射在運河上,金光綠影跳躍嬉戲。儘管十七世紀建築物的門面展示出當年的象徵與故事,然而深處仍埋藏著難以理解的謎。都市人的住宅看似對稱和諧,其中卻糾結著隱私以及遮掩祕密的慾望。
我參觀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看到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這個有如櫃子般大小的物件最後成了我筆下主人翁妮拉的娃娃屋。當天,這座娃娃屋帶來太大的震撼,我因而無心欣賞館內太多的其他收藏。這座完成於一六八六年的櫃形娃娃屋十分壯觀,不僅複雜精緻,甚至氣勢懾人。高度約有一百八十公分,櫃身由橡木和榆木打造,外觀飾以龜甲,屋裡的九個房間內,所有家具配置耗費約莫十九年時間才完成。派特蘿妮拉‧渥特曼在真實世界家中的一切──包括絲絨嬰兒輪架式學步車、來自日本和中國的瓷器、酒瓶、油畫等等──都以縮小版呈現在這個微型世界當中。
我發現派特蘿妮拉這座櫃形娃娃屋的造價,與實際生活中阿姆斯特丹裝潢完成的住宅價格相當,這時,我寫故事的天線也跟著轉動起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為什麼?為什麼會有人會把一大筆錢花在不可能坐的椅子、不可能吃的食物,或是不可能擠進去居住的房間上?這是一種反抗還是屈服?派特蘿妮拉‧渥特曼想尋找慰藉或純屬炫耀?送給即將轉變為女人──和妻子──的女孩小型娃娃屋當作禮物,在荷蘭是稀鬆平常的事,這是讓她們學習居家生活,以便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但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若是收到娃娃屋的女孩把這個禮物拿來幫助自己呢?
我逐漸發現,十七世紀末的阿姆斯特丹就和娃娃屋一樣充滿了矛盾。這是個富裕的城市,然而在盛宴不斷、成就傲人的表象之下,隱藏著對於過度自滿可能招致毀滅的憂心。這個多采多姿的貿易港口仍然看得到喀爾文教派殘留的影響力,金錢仍與上帝劇烈地拉扯。木刻、手冊和畫作中充滿了象徵,暗示可能帶走土地及財富的大水;處處可見的格言則隨時提醒荷蘭人勿忘生存與自我實踐的民族精神。「為了嶄露頭角,我努力奮鬥」,「一切可以改變」,「每個人都是建構自己財富的建築師」只是我在資料蒐集過程中挖掘出來的三個訊息,以及微物工藝師在這本小說中想表達的意念。
我發覺荷蘭女人比歐洲其他國家的女人晚出嫁,而且寡婦通常會接管丈夫的事業,年輕女性可以沒有伴護,獨自走在運河旁的街道,同時我也發現多數公會團體和所有高階公職都將女性排除在外。除此之外,當時對同性戀的處置,是在他們的脖子上綁上石磨然後淹死;由非洲被帶到當地的黑人男女經常得遊街示眾,在整個奴隸交易制度當中,這樣的侮辱和平凡的命運已經稱得上幸運。
《娃娃屋》是個成長故事。探討的層面包括了阿姆斯特丹彼時的道德焦慮、身為外地人的感受,以及不能說的故事。書中不但毫不掩飾地描繪出想讓他人瞭解的掙扎、想與人接觸的慾望,然而也寫下了這樣的希望:想將命運交付外力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同時我也想討論種種抵觸,究竟該以家為重或是冒險進取,放縱與困苦之間的衝突,論及從意想不到之處萌芽的友誼。我藉由這本書來討論愛的真諦與家人間的連結、檢視妥協所帶來的不安,以及互讓解決的藝術,並且自問我們是否有朝一日終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一直忘不了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以室內空間來對應女人的內心,當然是文學創作上的有力主題──如《簡愛》中遭拘禁在閣樓裡的貝塔‧羅契司特、《遠大前程》(或譯《孤星淚》)中在婚禮上遭拋棄的郝薇香小姐、同樣在《簡愛》中,關在舅舅家紅色房間裡的簡‧愛、《曼斯菲爾德莊園》中,新家帶給芳妮‧普萊斯在身心上的影響,或是《使女的故事》中,愛特伍筆下囚房內的仕女。
袖珍小物之所以誘人,理由當然不少。微物(miniature)一字來自拉丁文的 miniare,意思是裝飾布置。而這樣的作品必定極小(minimal)且精緻;必須小心對待,否則難以保全。這樣的作品最容易誘發好奇心,此外,還會帶來不尋常的變換感受。觀賞袖珍小物會讓我們有種無法觸及的領悟,而這些全來自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和記憶;我們甚至會賦予這些小物生命。瑪琳對妮拉說的話,若要論及感受與詮釋,每個人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
在我動手寫下《娃娃屋》的任何一個字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教堂角落的一場死者身分不詳的葬禮,以及一名躲藏在暗處的旁觀者。在我回到倫敦之後,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仍然縈繞在我的腦海當中,我看到一個女孩踏進一座不歡迎她的城市裡。於是我開始動筆。這個女孩推開了一扇門,門後的女人優雅輕盈地朝她走來。這是個充滿祕密的時刻,一場權力遊戲即將展開,而這場豪賭很可能毀了他們每一個人。但女孩伸出了手,《娃娃屋》就此展開序幕。我知道我必須冒這個險。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1809
  • 叢書系列:hit暢小說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1 x 14.8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9歲~25歲
 

內容連載

【序曲】

阿姆斯特丹,老教堂


一六八七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二

喪禮本來不至於引起太多注意,原因是死者沒有朋友。但消息仍然在阿姆斯特丹傳了開來,流言蜚語使眾人蠢蠢欲動,教堂的東側上因而擠滿了人。她站在無人的角落,從唱詩班的席位看著公會成員帶著妻小擠向打開的墓穴,好比湧向蜜糖的螞蟻。沒多久,東印度公司的職員、船長、董事、糕餅師傅,還有仍然戴著那頂寬邊帽的他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她盡了力,想去同情他。同情和憎恨不同,可以收拾起來擱置一旁。

教堂的彩繪屋頂──當年改革人士沒有摧毀教堂這部分建築──宛如掀開的大船船殼,高高在上地罩著這群人,正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靈魂。這些年代久遠的樑柱上掛著好幾幅畫:耶穌手持寶劍和百合審判世人,一艘金色貨船破浪而行,而聖母倚在新月邊。她掀起身邊座位的椅板支架,輕撫木料上的箴言:見錢仍嗤之以鼻,痛苦終得解脫。她心想,但長久以來,這種情況真的有所改變嗎?

只能說,道理大家都懂。

這天,這個過世的人也沒有缺席,石板墓碑覆蓋著弔喪者腳下層層的屍體、骸骨和塵埃。地板下埋著女人的下巴、商人的骨盆、某個肥胖達官顯要的肋骨,往下面還有不比麵包大多少的小屍骸。她發現群眾的目光飄移,閃避這些壓住哀傷的石板墓碑,說真的,她能體會這種感覺。

女人在人群當中找到此行的目標。年輕女人筋疲力盡,滿臉哀傷地站在墓穴的洞口前方,似乎完全沒注意到來教堂旁觀的市民。抬棺者來到中央走道,扛在他們肩上的棺木像個魯特琴盒。從他們臉上的表情看來,其中幾個抬棺人對這場葬禮應該不怎麼認同。她想,接下來就是沛里康的事了。老套,在人們耳裡滴入毒藥。

一般來說,擺放棺木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市政官等級的死者排在最上,市井小民在下,但這天,沒人費心管這回事。女人想,在這個城市任何的上帝殿堂內都不曾出現過這樣的死者。這場葬禮罕見又極具挑釁意味,她愛的就是這種本質。阿姆斯特丹建構在風險之上,這個城市追求的是安穩順遂的人生道路,市民以茫然又馴服的態度,來捍衛金錢帶來的舒適。她心想:我本來是不應該活到今天的,只不過死亡和我擦身而過。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5/01/29
命運是否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整本書的主軸就是用這問題開始延伸,娃娃屋只不過是具體化的象徵,讓讀者更加清楚那種無法控制、亂如刀麻的生活是如何,到底自己是那維妙維肖、居住在娃娃屋中任人擺佈的人偶呢?還是玩弄人偶的擁有者呢?

背景是十七世紀的荷蘭,這座充滿生氣的城市,鄉下女孩妮拉為了擺脫自己窮困的命運,和富有商人約翰尼斯進入這燈紅酒綠的迷幻都市,但是金玉終究是其外,敗絮還是待在原處等著自己身在其中,妮拉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所有的笑容都是為了掩飾秘密而展露的。

妮拉其實從來沒有失去權利,而是在這人生鼎沸但卻孤單至極的異地時拱手讓給他人,沒有方向、沒有呵護的她失去慰藉,只能依靠它物帶來的支持,但是隨著劇情演 變,妮拉認清一切,發現隨波逐流完全是自願,所以當妮拉對娃娃屋做出這番決定後,也就開始一步步的奪回自己生活的控制權,她也做到,縱使所有事物都已不再 復返。

娃娃屋在書中是一個充滿寓意的伏筆,迷人的細活下卻擁有嚇人的暗示、精緻的雕刻中卻說明醜陋的真相,如何發現、何時發現、用意何在,成了讀者和妮拉最想知道 的事。事實上,娃娃屋在書中的定位讓人很難去做取捨,人偶符合生活的一點一滴這點令人感到驚悚,中途自己還想是不是有某種靈異,甚至是驚悚的元素深藏其 中,但是最後作者給了曖昧的回答,望穿秋水的答案點到為止,但也剛好的戳到癢處,平息內心被文字挑起的騷動。

娃娃屋如同眾人想要掌握的命運,無論是旁人、家人、寵物,他們都擁有各自的故事和秘密,自己創造出來的秘密也因此束縛自己,成了綁手綁腳的限囿,透過娃娃屋看到一切的真相,但真的隱藏在背後的真相是,自己也是身處在秘密之中,無法逃離。

每個人都有秘密,書中的布蘭特一家人守著自己的秘密,但也因此付出代價,人人都是主宰自己命運的掌權者,卻會為了掩藏那不堪的秘密和現實妥協。現代人不也是 如此,迫於無奈而開始裝扮自己的娃娃屋,以為掌權所有的事物,但充其量自己也只不過是別人手中玩偶,那麼何不破壞那充滿假象的娃娃屋?

人性的貪腐、錢財的誘惑、訕笑的謊言讓整本書的劇情極具張力,不灑狗血的原因也要感謝充滿魅力的十七世紀,但是不得不說編輯校正有待加強,閱讀的過程中就發現有四到五個錯字,希望再版時能有所改善。
展開
user-img
4
|
2015/01/16
是一本那個時代所不容許的哀愁,故事寫實生動,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發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蓋亞2024★國際書展新書展|譚劍《復仇女神的正義》、星子《乩身II 3》全新上市!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