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檢定展
把我埋在牆腳下

把我埋在牆腳下

Bury Me Under the Tiling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影像與文字是兩隻無限可能的手——專訪帕維爾‧薩納耶夫

    文/丘光2011年09月27日

    採訪/丘光 翻譯/熊宗慧 把我埋在牆腳下 今年六月底我飛到久違的莫斯科,這次的任務之一是採訪《把我埋在牆腳下》的作者帕維爾‧薩納耶夫,我離開俄國十三年,腦海中也沒想太多俄語該怎麼說比較體面,就大剌剌地撥電話給他了。他講話很快,幸運的是,我竟然都聽懂了,至少我自以為如此,他很體貼地 more
 

內容簡介

別懷疑,他的童年就是這麼悲傷又好笑!

  斬不斷的祖孫情,渴望不到的母愛,他用幻想來填補童年的破洞

  小沙夏的爸爸跑了,媽媽跟了別的男人同居,留給他的只有凶巴巴的阿嬤,還有生不完的病,吃不完的藥,做不完的功課,玩不夠的遊戲。他玩得掉進水泥坑差點死掉,把討厭的醫生想像成一團團衛生紙丟進馬桶取樂,在療養院裡幻想帶領一支突擊隊把壞心的護士抓起來……

  母親的愛他盼不到,阿嬤的畸愛又教人難以承受──待過精神病院的阿嬤老是抱怨和咒罵家人,連愛裝傻的阿公都受不了精神折磨成天往外跑,媽媽也因而喪志不敢來帶走自己的孩子。沙夏活在阿嬤與媽媽之間的撫養爭奪戰中,活在想逃離現實生活、期待媽媽接他走的幸福遐想裡。

  阿嬤早就診斷出沙夏有「笨蛋」這個病症,說他的腦子已經被葡萄球菌給吃光光了,他這個小殘廢活不過十六歲……沙夏信以為真,只希望死了之後能把他埋葬在媽媽屋裡的牆腳下,因為那裡可以透過縫隙看到媽媽,不會像被埋在墳墓裡那麼可怕。

  幸福的童年個個相似,不幸的童年樣樣不同!

  小說背景在蘇聯時代後期的莫斯科,小學二年級的沙夏以童真的眼光看這個破碎的家庭,以傻氣的口吻講述自己的不尋常生活經歷,隔代教養的互動有趣感人之餘,流露出傷痛又純真的童年幻想。我們看到他那位蘇聯阿嬤在大時代洪流的殘酷沖刷下,變得多麼可怕又可憐,她對孩子的畸愛或許不單是性格使然,而是從當時的社會、家庭、婚姻、教育等問題泥淖中生長出來的。

  身兼電影導演的作者薩納耶夫在這部小說創作中,加入了電影敘事技巧,如蒙太奇剪接、夢境與幻覺的超現實畫面,讓小說文字充滿了視覺效果,鋪砌出豐富的閱讀想像層次,在筆觸上帶有黑色幽默的嘲諷風格,使人讀著憂傷的故事也能發笑,而這帶淚的笑往往引起我們更深的同情。

本書特色

  ◎這是什麼樣的童年!讓你在笑聲與傷感中讀到最後一頁!

  ◎俄國書市21世紀最大傳奇,口碑長銷至今逾50萬冊

  ◎俄國電影導演薩納耶夫的童年回憶小說,獲俄國勝利獎、俄國布克獎決選、《十月》雜誌最佳首作獎,改編成電影轟動全國

作者簡介

帕維爾.薩納耶夫 Pavel Sanaiev

  一九六九年生於莫斯科,俄國電影童星,家族中的外公、母親、繼父皆為著名演員或導演。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全俄國立電影學院編劇系,一九九六年在《十月》雜誌發表《把我埋在牆腳下》,二○○三年出版後成為暢銷書,長銷至今逾五十萬冊,二○一○年被改編為電影。大學畢業後曾做過電影翻譯工作,大量翻譯許多西方影片。二○○二年完成第一部電影劇本,走上日後的編劇導演生涯,至今導演過四部電影長片。

譯者簡介

陳翠娥

  國立政治大學俄文系學士、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碩士。譯作有:《恐怖頭盔》(合譯)、《蘑菇沙皇》(合譯)、《終巡者》(合譯)、《雪舞者》、《厄夜蘭花》(合譯)、《初戀:屠格涅夫戀愛經典新譯》、《把我埋在牆腳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750104
  • 叢書系列:當代閱讀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叫沙夏‧薩維列夫,就讀小學二年級,和阿嬤、阿公住在一起。媽媽拿我和吸血侏儒交換,把我這沉重的十字架掛在阿嬤脖子上。就這樣,我從四歲起一直被掛到現在。

我決定用洗澡的場面作為小說的開場。請別懷疑,這個故事肯定很有趣。洗澡對阿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各位馬上可以見識到這一點。

洗澡

剛開始一切都很平和。水咕嘟咕嘟響,正在灌滿浴缸,裡頭漂著一枝塑膠溫度計。整段洗澡時間裡,紅色的柱子都應該指在三十七‧五度。為什麼非得如此,我不是很確定。聽說有一種熱帶水草在這種溫度下繁殖得特別茂盛,但是我長得既不像水草,也沒有繁殖的打算。浴室裡擺著一座保暖燈和兩張椅子。阿嬤一拍手,阿公就應該把保暖燈拿出去。椅子上頭覆蓋著毛巾,一張椅子是給阿嬤的,另外一張……還是一個一個來講吧。

所以說,浴缸的水正逐漸滿起來,我預感「快活的」步驟就要開始了。

「沙夏,到浴室來!」阿嬤喊我。

「來了!」我氣力十足地喊,邊走邊脫下百分之百純棉的針織長褲,卻絆來絆去,不斷跌倒。

「怎麼,雙腳發軟啊?!」

我試著站起來,不過長褲鉤到東西,害我又跌倒。

「你是在尋我開心嗎,可惡的混帳?」

「我沒有!」

「你媽媽曾經跟我說,你是她一生的補償。給我記住,我則要你們每一個,你們所有人都補償我。你聽懂沒?!」

我對「補償」這個詞的意思似懂非懂,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認定阿嬤是打算在浴缸裡淹死我。我跑去告訴阿公這個想法。聽完我的推測,阿公笑了起來,不過我還是請他保持警戒。說完之後,我終於放心到浴室去,深信如果阿嬤動手淹死我,阿公肯定會拿著切肉斧衝進來。說不上來為什麼,我認定他就是會帶著那把切肉斧衝進來對付阿嬤,然後他會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就會過來找阿嬤「補償」這筆帳。這些想法在我腦袋瓜裡轉來轉去時,阿嬤正在就保暖燈對阿公進行最後一番耳提面命:一聽到拍手聲,就必須把它拿出去。

一切準備就緒。阿公已經接獲充分指示,我躺在三十七‧五度的水裡,阿嬤坐在旁邊,把肥皂塗在沐浴綿上。肥皂泡沫在四周飛來飛去,消失在濃濃的蒸氣中。浴室裡頭很熱。

「唉,把脖子伸出來。」

我打了個哆嗦──如果她要掐死我,阿公大概是聽不到的。不過阿嬤沒有伸手掐我,只是替我洗脖子……

各位或許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不自己洗澡。問題就是,像我這樣一個混帳,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媽媽拋棄了我這個混帳,而這混帳一直混頭混腦下去,洗澡可能會讓這混帳身上各種亂七八糟的疑難雜症變得更糟。阿嬤幫我從水裡伸出的一隻腳上抹肥皂時是這麼解釋的。

「為什麼水這麼燙?」

「水溫比體溫高一度,才不會著涼。」

「我以為我是水草。」

「你是水草沒錯!瘦巴巴又綠慘慘……腳不像腳,細得像根鞭子。趁腳冷掉以前,快藏到水底下去。另外一隻腳伸出來……換兩隻手。抬高一點,你是兩手沒力還是怎麼著?站起來,我洗小雞雞。」

「小心一點!」

「擔心什麼,反正橫豎用不著。好了,轉過去,我擦擦背。」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3/04/02

一位隔代教養的小孩,看似詼諧的童年生活,卻隱涵了小小心靈的悲慘與絕望。

「把我埋在牆腳下」即是沙夏聽信阿嬤所言,以為自己應該活不過十六歲,因此他期待自己死後可以埋在媽媽家裡的牆腳下,因為~這樣或許\不會太恐怖,而且還能偷看到自己媽媽的一舉一動………真的讓人感到相當不捨與難過!

相信透過本書的閱\讀,可以幫助大家更能體會-「幸福的童年個個相似,不幸的童年樣樣不同」的意含,也能真切傾聽到不幸兒童內在的聲音,提供我們更多的省思。

自己在工作上曾面對許\多因家庭變故而無法與父母同住的小孩,有些如沙夏一樣由阿公、阿嬤撫養,有些則是由其他家庭或機構照顧,但相同的是-他(她)們心中都有傷痛也有被關愛的需求,不論表面上他(她)是如何的開心與無所謂。
或許\他(她)們也都會如期長大,但我們似乎可以做得更多一些,試著多同理他(她)們,多一點正向的陪伴,如此他(她)們可以活得自在且更有自信,進而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user-img
4.0
|
2011/09/09

關於我的童年記憶,我只能說少的可怕。
記得六歲以前住的村子,因為只有一條馬路,但不記得房子裡是什麼模樣,只是模糊記得廚房,因為我在這裏吃了生平第一頓蚱蜢大餐\,印象中我坐在椅子上,老媽背對著我在大鍋裡炸著蚱蜢。蚱蜢很好吃香香脆脆的,不過要記得把頭和腳拔下來,這兩個地方不好吃。
記得剛上小學時在寫功\課的時候偷偷吃了半罐奶粉。媽媽沒有罵我,但現在想來很心酸,因為那時候家裡窮的要命,半罐奶粉不知道要多少錢,我想媽媽心情一定很複雜吧?奶粉那麼貴,應該把偷吃的我狠狠罵一頓,但是對於沒有零食吃的我可能覺得可憐而罵不下去吧。
我最喜愛史努比裡面的奈勒斯,因為我也有一件跟了我十幾年的安心毯。那件毛線毯子是媽媽自己打的,原本是用來背弟弟的背巾,後來變成我的「蓋\蓋\」。「蓋\蓋\」這個詞兒是無法用文字表示的,因為它的發音得是老爸的四川土話才對味。毯子最後被老媽丟掉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只是我沒實現老媽的期待從此忘了我的蓋\蓋\,反而因為想「複製」一件蓋\蓋\,開始我的毛編生涯。
這是我的童年記憶,平凡平淡,再日常不過。會突然想起這些塵封已久的往事當然是因為看了《把我埋在牆腳下》的緣故。
和我同樣年記的小沙夏是俄國人,跟阿嬤、阿公住在莫斯科。小沙夏的媽媽和男人跑了,把腦子裡長滿葡萄球菌,被阿嬤診斷出有笨蛋病的小沙夏丟給阿嬤照顧。
阿嬤很凶非常凶,每次罵起人來總是不留餘地,不給人喘息的空間,連阿公都受不了,每次阿嬤發飆阿公就往外跑,可是小沙夏無處可逃,只能靠腦袋瓜子裡天馬行空的幻想來躲藏。
一直以來對俄羅斯的印象是寒冷、陰鷙與凶猛的。「這個國家的人民都不笑的!」這是我小時候的印象。但是當我認識了紅場的美麗建築、看過芭雷舞者的優雅身影後,又不禁疑惑起來:「這真是個超級矛盾的國家啊!」其實這樣的矛盾也表現在《把我埋在牆腳下》這本書裡。作者用小孩子天真的口吻,略帶戲謔的敘述著阿嬤的瘋狂咒罵與阿公的無奈逃離、在療養院裡大孩子的暴凌與護士的不耐,但是輕鬆筆調背後哀傷是如此沉重與巨大,果然十分俄羅斯。
為什麼輕鬆筆調背後有如此巨大的悲傷?我覺得是因為故事裡的每個人都無法脫離「愛的桎梏」。阿嬤不愛小沙夏嗎?愛!而且是非常愛。如果不愛不會擔心他生病、不會擔心他不寫功\課、不會擔心他得了「笨蛋病」。阿嬤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愛!當然愛。如果不愛不會生氣她嫁了不好的老公,生氣她不努力自己的前途,生氣她沒有看男人的眼光。阿嬤不愛自己的先生嗎?愛!而且沒有他會活不下去。如果不愛不會生氣他總是往外跑,不會埋怨他工作沒成就,不會怨恨他將自己送進精神病院。
正因為故事裡的人們雖然互相愛著,卻因為愛的太用力,那份愛成了一條綑綁彼此的鎖鏈,因此而把彼此拉進更無法逃離的地獄而悲哀。愛,一直是個複雜難解的動詞,我們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施與受的兩端拔河。只能說小沙夏何其幸運,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小沙夏何其不幸,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11/09/08

翻開《把我埋在牆腳下》第一頁,那句「幸福的童年個個相似,不幸的童年樣樣不同!」,讓我忍不住噗嗤笑了,這分明就是以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裡開宗明義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個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拿來照樣照句嘛!不過笑歸笑,以童年代換家庭,對小沙夏的生活來說,還真的是貼切!
因為沙夏‧薩維列夫既搞笑又悲慘的童年的確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沙夏的爸媽在他三歲時離異,媽媽與阿嬤口中的「吸血侏儒」同居,於是沙夏只得與脾氣差又老是歇斯底里的阿嬤同住。夾在母親與阿嬤激烈的對峙與撕扯中的沙夏,受不了阿嬤不時的破口大罵與神經兮兮,沙夏只想逃離阿嬤難以承受的畸愛,回到母親慈祥又溫暖的懷抱中。
故事從沙夏與阿公阿嬤的搞笑生活點滴揭開序幕。首章〈洗澡〉,逗趣又引人發噱的敘事手法,讓人第一眼就被吸引,但這還不是最有趣的,接下來命運之神又安排小沙夏掉入水泥坑、在文化公園裡慘烈又帶點淡淡憂傷的一日之旅,或是在鐵水城療養院中種種新鮮的生活體驗,這種笑中帶淚\的敘述方式,讓人忍不住要大聲讚嘆帕維爾‧薩納耶夫的黑色幽默功\力。
雖然阿嬤在書中是個不怎麼討喜的人物,但不可否認的,阿嬤同時也是書中的絕對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從第一章起,我們就見識到阿嬤一連詛咒式詈罵功\力,儘管照沙夏的說法,書中已經將阿嬤部分難登大雅之堂的用詞自動消音,但從經過去蕪存菁後的剩下罵人話來看,我們不難想像阿嬤就應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一個動不動就把「該死的混帳」、「希望你們永遠遭受報應」掛在嘴上的人,難怪小沙夏會渴望搬去和母親同住。
但儘管阿嬤在書中如此的不討喜,但我卻實在無法討厭這個角色。阿嬤這種乖戾的脾氣,不是生來就如此的,而是環境、命運和個人境遇種種因素加成而捏塑出來的個性。在〈吵架〉這個章節裡,阿嬤一段獨白讓我忍不住心酸:「你以為我一直都這麼老,這麼可怕,滿嘴缺牙嗎?難道我總是這樣大呼小叫,哭個不停嗎?是生活讓我變成這個樣子的啊!」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不是每個老人生來就是你現在看到雞皮鶴髮的模樣,他們都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歲月,只是這些歲月同時也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當然,也不是每個經歷過阿嬤這般苦日子的人都會變得跟阿嬤一樣怪戾,只不過,就像拿菜刀割斷睡夢中丈夫喉嚨的妻子乍看似乎很冷血,但若妻子長年受到丈夫拳打腳踢和不堪入耳的言語辱罵,似乎就比較情有可原;一名母親若是殘忍地悶死自己的新生寶寶,我們不免會對這名母親感到鄙夷,但要是這位母親是因為遭受強暴而生下嬰孩,似乎又該另當別論。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背後隱藏的真相,往往都是必須細心體察才能挖掘出來的。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徐四金必讀經典文學作品《香水》【出版40週年紀念版】,皇冠文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國中小資優展
  • 經典漫畫展
  • 春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