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他不知道他病了:協助精神障礙者接受治療(20周年紀念版)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5/20 出版

★協助精神障礙者就醫最重要的衛教書籍,出版20年後全新增訂★以最新研究闡明病人缺乏病識感的真相★詳盡說明在美國實踐超過20年的LEAP方法,為目前最有效的協助就醫方法★病患親友家屬、心理助人工作者、社工師、精神醫學專業人士都能受用的一本手冊「醫生說你有精神病,一定要吃藥!」「我才沒有病,不要煩我!」協助重大精神障礙者就醫的第一本書如果親人不認為自己生病了,該如何協助他就醫?對重大精神疾病患者的親友而言,最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生病」,不願意就醫。這種病識感的缺乏被稱為「病覺缺失症」,原因並非病人有防衛心或性格頑固,而是大腦功能失常的症狀。作者阿瑪多博士身為心理學者,是「病覺缺失症」的知名專家,而且他的哥哥就是思覺失調症患者。他從陪伴哥哥的慘烈過程及多年的醫療工作中,體會出與其說服病人「他病了」,不如先擱置這件事,轉而耐心傾聽、同理對方想法,找出雙方的共同目標,雙方才有可能結為治療伙伴,引導病人邁向康復。本書出版20年來,一直是協助重大精神障礙者就醫的經典書籍,現在在眾所期待之中出版了增訂版,阿瑪多博士將他所提倡的溝通手法歸納為LEAP©方法,也就是「傾聽Listening、同理Empathizing、贊同Agreeing、夥伴Partnering」四步驟。書中仔細說明LEAP©方法的原則和理論,以及如何實際和病人對話的範例。LEAP©方法在美國實踐超過20年,成效卓著,堪稱目前最有實效的協助方法。新版本還增添了非自願治療(強制就醫)的篇章,告訴讀者什麼狀況下需要做此決定,以及事後和病人修復關係的方法。此外,也收入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幫助、精神疾病與暴力等最新研究。儘管每位精神障礙者的需求都獨一無二,但阿瑪多博士所傳授的基礎,都能協助讀者改進溝通技巧,發展信任關係,將相互爭鬥的情景,扭轉為攜手合作的局面。——皮特.厄利(暢銷書作者,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父親)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文榮光∣高雄市文心診所院長、私立高雄仁愛之家董事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劉震鐘∣臺灣大學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前台灣思覺失調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謝明憲∣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與臨床副教授專業推薦

79 特價47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5/17 出版

☆二十世紀最卓越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珍貴手札問世☆言行合一,體現不費力的冥想,連結來自他竟的愛與美思想為心靈和世界所帶來的都是混亂,以及很快就會變成痛苦的享樂。──克里希那穆提本書是克氏晚年的親筆手札,溫婉而私密,洋溢著對大自然的詠嘆,也透露個人過往的吉光片羽。他關心著人類的處境,大至世界動亂,小至個人不安,在他看來,是因為思想與知識蒙蔽了對實相的探求。世人耽溺於俗事,然即便是追求靈性生活者,也迷失於千百法門。克氏一針見血:「不要刻意想變成在靈性上高度敏感的人,因為尋求的只是另一種自我形象罷了。」克氏認為,塑造與維護自我形象會帶來抗拒,但如果抗拒不存在,我們能變得敏銳易感卻不受到傷害。有傷害的地方沒有愛。克里希那穆提公認是擁有最純淨靈光的靈性導師,但他退出靈性修習機構,認為有形的組織難以引人洞見無形實相。他甚至說:「練習這個詞本身就是對冥想的否定。」這本手札,體現著他「不費力的冥想」,開啟讀者的敏銳覺知。如書裡所說:「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聆聽所有的念頭活動,就是冥想帶來的轉化。轉化不是使你變得更偉大,而是意識內容的蛻變。」當意識蛻變,我們或有可能接近那無法言說的實相,是愛,是生命之美。語言、書本以及你所樹立的一切形象是無法表達永恆的。靈魂、自我全都是思想或時間的產物。當時間和死亡消失時,愛就會出現。──克里希那穆提如果能放下一切結論與期待,帶著直觀式的理解與空無的心境去領會本書,我們就極有可能與克氏文字背後的天河之流匯為一體,毫不費力地被引進那奧妙又不可言傳的維度。──胡因夢/身心靈工作者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渣男渣女磁吸症:為何你總是愛得無法自拔,又傷得體無完膚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5/10 出版

★北美最負盛名的共依存症專家告訴你如何察覺有毒戀人、如何自救,以及如何終結老遇到渣男渣女的宿命輪迴。★本書為十週年紀念最新版,結合對共依存症、自戀型人格、惡性自戀、煤氣燈操縱、創傷依附、代間傳遞等探討,為戀愛這件事帶來嶄新視野。★作者另有專屬網站及線上課程、影片等延伸輔助材料,讀者可參酌學習。♥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YouTuber,為你解開「為何總是愛上渣情人」的真相!♥親授「自愛不足失調復原十步驟」,使成千上萬人成功斷開虐戀枷鎖。♥光是辨識渣人、遠離渣人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改變吸渣體質,增加「自愛」的能力,才能一生好命!你只會被迫成為受害者一次,之後,你是自願受害「為什麼我總是愛上傷害我的人?」「你不是愛他,而是依戀這關係。」作者羅森堡說。他本人就是慘烈的倖存者,鑽研磁吸之戀超過20年,浴火重生後,致力於幫助和他一樣迷失在虐戀中的男女。所謂天造地設、一見鍾情,其實是兩人無意識地一拍即合,是種「人際磁吸症候群」,關係上癮。這種戀情由「自戀的渣男渣女 + 順從的共依存情人」所組成。前者施虐操控,以填補內心無底黑洞;後者委屈順服,只怕被寂寞感吞噬。洗腦、誘騙、情感勒索、被動攻擊……明明傷痕累累,卻脫不了身;這甚至會代代相傳,成為家族內的關係模板。共依存者雖然情感弱勢,卻也是虐戀中唯一能清醒者。一旦停止向別人討愛,把目光投向自己,就跨出了遠離渣男渣女的第一步。自愛不容易。跟著書中「復原十步驟」,從認識自己開始,療癒創傷、設定界限,如此,你將擺脫戀愛上癮,重新掌控人生!羅森堡擁有獨特的技巧,能讓自戀者和共依存者的複雜舞蹈變得容易理解,並且提供希望,讓人相信療癒是可能的。每一章結尾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供了可以實踐的資訊,幫助邁向健康關係。泰莉.柯爾(Terri Cole)心理治療師、《有界限,才有自由》(Boundary Boss)作者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王浩威 |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海苔熊 | 諮商心理師鐘穎 |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巴赫花精療法3:花軌、針灸經絡與兒童治療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4/18 出版

★德國自然醫學巨擘柯磊墨醫師,首創提出巴赫花精與中醫針灸經絡之間的對應關係。 ★將38種花精結合五行與經絡、穴位,療癒由心而生的身心不適。 ★將花精應用在兒童身上,效果卓著又安全,可療癒在胎兒期、出生時的創傷。 ★邀請中醫師審閱,並詳加註解背景知識,增添經絡簡介等附錄。   將花精結合中醫五行與經絡穴位,深化花精的身心療癒效果!   德國自然醫學巨擘柯磊墨醫師,是一位跨足物理學界與自然醫學界的奇才。他在巴赫醫師38種花精的基礎上,將花精每三朵組合成一個軌道,分為12種花精軌道與5個外在花精,對應12種情緒困境,並辨識出全身的243個反應區,每個區塊各自有對應的花精和情緒困擾。 本書為《新巴赫花精療法》系列的第三冊,柯磊墨醫師在原先的基礎上,又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他發現12條花軌與五行經絡有著精密的對應,按照五行臟腑理論(金木水火土),將花軌予以組合,並具有一陰一陽、一臟一腑,互相克制的概念。 依據巴赫醫師的看法,當人格和更高自我間出現衝突,將產生「負面的心靈內涵」;這在中醫則對應為「內在的疾病因素」。因此,若花精作用在經絡上,便能一舉針對身體疾病、心靈情緒的問題,創造精微的平衡。 書中進一步詳述如何使用花精療癒兒童,對於太害羞、太過動、無法專注等問題的孩子,或是胎兒在孕期、生產時有狀況,花精都是溫和又安全的陪伴者。 全書收錄豐富的案例故事,仔細說明使用花精的脈絡、考量,非常具有實用性。更邀請中醫師審閱,增添詳盡的審閱註解、經絡簡介等附錄,為華文世界讀者提供快速理解的管道。 無論是對初學者,或是多年臨床經驗的療癒工作者,本書都將為自己或是他人,譜出「身心療癒」的奇妙樂章。   本書三寶 1. 準備七瓶經絡組合花精,就可在第一時間處理許多生理問題。 2. 起床時回想夢境,就明白自己最近的情緒困擾,可使用哪些花精來平衡。 3. 用花精幫助「難帶」的孩子,尤其是出生時經歷早產、剖腹、或是臍帶繞頸等,或有強烈情緒困擾的孩子。   王憶敏(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主任) 吳秉賸(新復生診所生物能訊息療法醫師) 陳韜名(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潘盈達(台東聖母醫院復健科主任)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女性經驗:精神分析的跨世代女性凝視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4/18 出版

★ 精神分析界首本以女性為主題的專書,其獨特性與重要性不言可喻。★ 收錄「女性分析女性」最詳實的案例記錄,深廣度兼具,為寶貴的文獻資料。精神分析界首本以女性為主題的專書。透過不同世代的女性精神分析師角度,深刻關懷女性獨特的美麗與哀愁。《女性經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詳實呈現臨床的細微素材在女人之間的分析關係中如何開展,其中有佔據女性心思的點滴,有女性分析師沒說出口的思考,以及分析師如何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去聆聽與了解那些存在於過去和當下、交織於內在與外在的、意識與潛意識現實之間的隱微細節。──瓊.拉斐爾-勒夫(本書編者)隨著女性普受教育,傳統看待女性的觀點也備受挑戰。但許多女性在潛意識中仍有傳統的一面,她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所經歷的撕裂與痛苦,也投射到了女性精神分析師與女性患者的治療關係之中。1910年代至千禧年初期的精神分析界雖似百家爭鳴,卻鮮少有討論「女性分析女性」的作品,因此這本《女性經驗》的獨特與重要性不言可喻。《女性經驗》以英國女性精神分析師與女性患者為核心,收錄橫跨1915至1990年四個世代的臨床思索篇章,主題涵蓋了與母親原初的連結、早期經驗於生育過程中的甦醒,以及性別認同、婚姻關係、職場的女性氣質偽裝,和暴食、厭食、憂鬱等各式心理疾患中的女性經驗。這些篇章深度、廣度兼具,呈現了女性受苦且渴望被理解的潛意識處境,不僅突破傳統男性視角的精神分析框架,近百年的文獻探討更突顯女性精神分析在社會、文化現象、人類處境探究上的宏觀價值。對於執業的心理治療師(無論男女),或是性別、文化、心理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與愛好者,本書無疑是珍貴的文獻資料,帶來深刻的啟發與思考。感動推薦母女關係為何難解?青春期發育為何令人崩潰?懷孕/不孕、生產/哺乳/育兒帶給女性什麼樣的情感衝擊?孩子的成長為何讓人心情複雜?女性該如何告別潛意識中的不安,《女性經驗》裡分析師與患者的生命故事猶如星辰為我們引路。──王映淳一部令人興奮的著作!《女性經驗》的內涵有著對理論的思辨、關於性別在關係中的思考,以及豐富的臨床材料,可以拜讀,可以欣賞,可以反思,可以批判,值得所有對人文世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林俐伶透過此書的整理,彷如黑暗大陸的女性潛意識對男性治療師不再晦暗不明;它為男性治療師的前方點亮一道光,並讓他們有機會體會某一種屬於女性的深邃。──洪素珍林俐伶|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訓練督導分析師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樊雪梅|兒童心理治療博士(Tavistock & UEL).兒童、成人精神分析師(BPaS, IPA)劉慧卿|精神科專科醫師──感動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79 特價7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族的虛構:建立在想像上的集體認同,如何成為現實的族群矛盾?

小坂井敏晶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4/10 出版

★以心理學實驗論證人如何虛構出民族認同,並化虛構的偏見為現實行動。★闡述「虛構敘事」對於社會維繫的重要性,並透過社會學與政治哲學論述沒有「虛構」的共同體為何不能運作。★以少數族裔的敏銳,指出多族群社會如何既包容異文化,又維持自身的主體性。★顛覆認知,對族群議題頻繁衝撞的世界與台灣,深具啟示。歷史的謬誤,是形成國族的基本要素。──勒南(Joseph Ernest Renan)/法國哲學家 為什麼希特勒是近代猶太人的凝聚建國的推手?為什麼阿拉伯人認為發現美洲新大陸是他們的貢獻?為什麼一百年後,所有日本人全都不是現今的日本人,日本人卻還是日本人?為什麼一世紀前的祖輩們犯下的戰爭罪行,後代如果們仍要負責平反、道歉? 我們慣常地認為「民族」是由具共同祖先、血緣、文化的一群人所凝聚而成的古老共同體,但本書作者小坂井敏晶認為,「民族」這樣的共同體意識,其實建立在不盡符實的「虛構」敘事之上。心理學實驗證明,將人隨機分成兩個團體,人們就會傾向褒揚自身團體,貶抑異己;人們之間的偏見,沒有根據、缺乏省察,卻也演變成現實的社會互動。小坂井指出,「稱為民族的這種虛構」可能來自權力者的蓄意論述,或出於生存壓力而形成,但許多時候是人類心理認知機制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些機制暗伏於社會的表象下,人們需要它來維持群體運作,卻也因錯認虛構的民族為實體,不同族群間的隔閡、矛盾難以化解。小坂井是長年旅居法國的日本學者,異鄉人的角度讓他對民族論述的虛與實省察更加敏銳。他援引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政治哲學,探索共同體意識如何形成、傳承與彼此對立。我們將發現,民族具「同一性」的主體傳承是種錯覺,但只要相信,就會產生現實。我們既需要這樣的虛構來維繫彼此,卻也當知,任何對於自身與他者的看法都只是暫時的。如此,多族裔社會或有可能邁向既相互包容,又保有自身主體性的開方式共同體。 小坂井敏晶迎戰種族歧視,繼續眾人未竟的旅程,拆解民族、人種概念的虛妄。從各國教科書如何打造民族神話、洗地隱惡揚善,到歐洲學界不敢碰的禁忌黑歷史,勁爆八卦絕無冷場。──盧郁佳 有感推薦──紀金慶/哲學博士,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精神分析師楊翠/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華文文學系教授盧郁佳/作家(按姓氏筆畫排列)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禮讚佛洛伊德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3/20 出版

★被譽為所有佛洛伊德傳記文學中最迷人的作品,詩人筆鋒帶有深情,文字洗煉而富詩意★側寫晚年的佛洛伊德,尤其讓人看到佛洛伊德:(1)對神祕學與神話領域深厚的功力,是個帶有靈性色彩的佛洛伊德;(2)看到佛洛伊德的柔軟面──不同於過往父性的形象,彷彿在作者眼裡,佛洛伊德若似母親形象,是為本書亮點。★著名女詩人以文學之筆將自身接受治療的經歷記錄成書,至今仍是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的分析治療實踐的重要證詞。★劇作家、精神分析師Antonio Quinet將本書改編為舞台劇「詩人與教授」(Hilda and Freud)。◎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當納粹在窗外喧囂,她和佛洛伊德在診療室中分析無意識與夢境「我本來預期見到的是冷漠、超然而經常受人批評的科學家,結果我卻發現了藝術家。」本書是筆名 H. D. 的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Hilda Doolittle),在一九三〇年代接受佛洛伊德治療後寫下的紀錄與自我敘說。文中佛洛伊德以「教授」之名若隱若現,彷彿在 H. D. 行動與回憶時始終於一旁觀看守護,與她對話。第一部「牆上的書寫」是 H. D. 治療十年後的回憶,以簡短章節的散文詩形式雜揉夢境、現實與想像,重寫了她的分析經驗;第二部「降臨」則是分析期間的日記。全書交織著 H. D. 的生命故事和治療場景――賓夕法尼亞州的童年回憶、與詩人龐德、小說家勞倫斯、她的前夫亞丁頓、終身伴侶布麗荷的關係,穿插神話意象的分析、時代氛圍側寫、自身的創作過程,以及與佛洛伊德往來的點滴。書中呈現的精神分析之父不若一般印象中那位嚴肅謹慎的思想巨人,而是一位藝術收藏家、愛狗人士;柔軟睿智、溫煦體貼,對神祕學有深厚造詣;並且擁有令人畏懼的洞察力,卻隨時願意修正自己的想法。詩人的文字如同水晶碎片,惆悵的氛圍中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呈現了精神分析創始人暮年非常溫馨且人性化的形象。時間在夢境、記憶和反思的遠景中,將過去、現在和未來交織成一幅如夢似真的繪畫。「這無疑是對佛洛伊德人格最珍貴的禮讚,可能是有史以來寫得最美好的一部。只有優秀且富創意的藝術家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本書將成為所有佛洛伊德傳記文學中最迷人的作品。」――歐內斯特.瓊斯(Ernest Jones,佛洛伊德官方傳記作者)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宋文里|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高榮禧|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張小虹|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劉毓秀|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兼任教授蔡榮裕|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真誠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3/20 出版

♥表達藝術治療三大學派之一,人本表達藝術治療經典著作♥利用身體動覺打破語言藩籬、邏輯慣性,向內探尋完整自我,向外與世界建立和諧連繫♥不論是心理治療或教學現場都適用,推薦給助人工作者與藝術教學者透過表達藝術,體驗最深層的自我!融合人本主義、表達藝術、心理諮商的經典著作什麼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以人本主義為原則:相信人人都都有價值、有尊嚴,能自我引導,並具有創造力․交叉運用表達藝術:舞動、寫作、聲音、繪畫、泥塑、冥想等 ․激發創意,進行心理諮商:自我探索、抒發情緒、體驗完整性、療癒失落、與靈性連結、突破創作窠臼等 創意和心理治療相輔相成,創意能深化療癒,而平衡整全的心靈又能激發更多創造力。基於此,人本表達藝術治療創始人娜塔莉.羅傑斯博士發展出名為「創意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的表達藝術療法。娜塔莉結合繪畫、雕塑、舞動、聲音、書寫、冥想等表達藝術與心理治療技巧,讓人打破邏輯的框架、帶來自我理解與賦權、認回陰影、整合內在對立面,尋獲嶄新的自我。不同的藝術交織使用,能活潑左右腦的運作,利用身體動覺讓心智更加明晰敏銳。娜塔莉深受父親卡爾.羅傑斯人本哲學的影響,強調運用表達藝術時,心理上的安全性及自由是絕對重要的。她也深受榮格影響,才能設計出這套貼近人們心智、身體、情緒及靈魂的療法。書中收錄娜塔莉自身及許多學員生動的心得分享,展現了表達藝術的強大效果。她認為,要成為表達藝術治療師,務必先有深刻的親身體驗,才可以帶領個案。本書附有豐富的照片與圖片,為不同主題設計的教案,你可以循序漸進地運用表達藝術。這套方法,特別適用於以下情境的個案:●人生轉捩點●戒癮康復●性侵倖存者●失落與哀傷 ●突破創意障礙●發展靈性●跨文化溝通鄭重推薦文苑|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陸雅青|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黃慧蘭|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榮譽院士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

高橋和巳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2/19 出版

★不僅是要「對話」,本書更突顯「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培養諮商師多年的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 高橋和巳,於本書強調「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其中的內容宛如祕笈,揭露心理治療助人者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卻不知道「如何聽」的技巧。★最詳細拆解的「傾聽」技巧!「傾聽」的技術絕非想像中容易,全書以詳細分解步驟的方式,精密拆解「如何」聆聽求助者,才能真正同理、幫助對方。★打破慣性的回應思維,從「不回應」的「傾聽」思考做起。人們經常本能性地想要「回應」對方,因此「傾聽」才變得更為珍貴與不容易。本書破除了根深柢固、理所當然的想法,其中的「傾聽」技巧亦能應用在一般人際交流中。助人者能否協助好傾訴方釋懷暢談,取決於身為傾聽方的「傾聽力」。——高橋和巳人們傾訴,是想要獲得認同。但助人者要如何傾聽,才是真正認同,並能幫助對方?當個案訴說完後,助人者:確實挺令人難過的,但別太在乎周圍的看法!→→╳助人者:是啊。(心想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看起來像是鼓勵的回應,其實是否認。而後者「我也有過類似經驗」的念頭雖未說出口,卻會在無意中傳達給對方,讓人感到認同。心理諮商是一場個案訴說困擾、助人者傾聽並回應的過程。但在個案訴說來訪原由時,若諮商師總想著要提供建議,可能反而會幫倒忙。為什麼呢?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培養諮商師多年,他認為,要能深入個案內心,必須先「傾聽」,根基打好後,才能讓個案暢所欲言,甚至說出連自己都未能覺察的問題。高橋醫師也點出,心理諮商就是一段自我組織的過程,若未能先「靜靜傾聽」,只是一股腦想幫忙,而在不知不覺中打斷、引導對方,反而會影響個案發現更深層的問題。書裡精確提出傾聽的三大原則:① 絕不插話、② 絕不提問、③ 絕不給建議,也將傾聽技術細分為四大步驟:① 靜靜傾聽、② 認同並傾聽、③ 傾聽情感、④ 傾聽內心的糾葛,同時輔以案例說明。在傾聽過程中,諮商師可開始思考個案可能的問題類型、並隨著療程感受個案的情緒變化,更深入個案的內心,而療癒也逐漸發生。高橋醫師並認為,學會傾聽他人,也是傾聽自己的過程。當人們不急著批判自己並轉為認同自己時,許多難題也能迎刃而解。本書可說是「練功」之書,提點諮商師如何理解個案內心深處渴望被聽到、被理解的需求,而這就要透過磨練「傾聽」這項技術。來自心理圈與讀者的推薦高橋醫師深刻闡釋傾聽之技術,揭示傾訴中的自我組織與語言表達的新契機。儘管真正的傾聽絕非易事,但在高橋的步驟解析中,其複雜性似乎演變成一種簡潔的精湛技藝。作者將傾聽視為一門有理論可循的「科學」,但更貼切的形容或為「傾聽是一門匠藝」。這種微妙差異,就留待讀者自行感悟其中的奧妙了。——黃天豪(臨床心理師)在本書細膩拆解諮商歷程元素之後,我們才發現第一步原來這麼關鍵:光是「靜靜傾聽」這門功夫,就值得修煉許久。……而看似將讀者定義為醫療人員或廣義的助人者的本書書名(《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在針對傾聽的討論上,其實同樣適合應用在親子溝通、伴侶對話,乃至於落實在主管—員工對話的情境裡。——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安心並傾聽:本書讓我理解到心理諮商深化過程的種種狀況,讓我可以安心下來傾聽個案的話,是本重要寶貴的指南。——讀者F人類身上特有的思考迴路。本書舉出了實際案例加以說明,讓讀者感同身受。這或許也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考迴路。——讀者N醍醐灌頂!本書讓我明白了傾聽的深奧學問。我想,大多的傾聽者都會衡量對方的想法是否正確,提出建議好將對方往更好的方向上引導,但是這麼做並不會順心如意,本書讓我理解並接受了這一點。——讀者K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院長陳宏儒|諮商心理師莊凱迪|雙和醫院精神科醫師許豪沖|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精神科前主任、美國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黃天豪|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暨副所長、企業講師——專業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與俗:神話、儀式,與宗教人的宇宙觀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2/16 出版

★指標性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經典巨作,從神話、儀式之象徵背後的宗教本質 ★史詩級考察,從時間、空間、大自然、自身存在四個面向,探究人的神聖根源 ★透過「神聖」與「凡俗」的辯證,映照人渴望由凡入聖的永恆鄉愁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最經典之作! 透過聖、俗的辯證,探索宗教本質及其象徵,看見人由凡返聖的盼望 當代知識分子極力擺脫先人的信仰,他們似乎殺死了一個自己不能相信的上帝,卻又無法忍受祂的缺席。 ──伊利亞德 當人類意欲以理性和科學思維追求俗世生活美滿之時,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卻看見芸芸眾生內心對神聖的企盼。在伊利亞德眼裡,神聖與凡俗猶如光與影,彼此因彼此而存在,但我們以凡俗之身生活於塵世,神聖變得不可親見,成了我們永遠的鄉愁。 伊利亞德是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宗教學者,因著他廣博探索世界各地宗教文明的普遍性原型,人們才得以一瞥那不可見的神聖是如何著影響我們生命。他發現,宗教的本質在於神聖與凡俗的對立辯證──神聖的訊息必然透過凡俗事物顯現,而人類的儀式、慶典乃至規章制度、禮儀習俗,則無不意欲重現「聖顯」之時的撼動體驗。在他眼裡,人類的建築空間仿效著諸神的宇宙,週期性的慶典重現著創世的事件,而各式入門禮儀,則是為了幫助人由凡入聖,承擔神聖的事工──完整的人,必然是能認識自身神聖根源的「宗教人」。 伊利亞德發現,即便在宗教日益被邊緣化的現代社會,我們對神聖的嚮往未曾停歇,而偽裝在世俗活動中──社會運動、政治狂熱、心理治療、小說與電影……。也因此,這本《聖與俗》歷久彌新,不僅是宗教研究的經典,更指引庸碌的現代人思索生命的真諦──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這本書理應被關切人性的讀者收在書架,因為伊利亞德所談的不僅是聖與俗,更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模式。 ──鐘穎 閱讀《聖與俗》可以作為恢復神聖的「入門禮」,回應生命對於神聖的永恆鄉愁。 ──蔡怡佳 伊利亞德自己在日記裡曾經說過,他更希望他的書能寫給一般大眾閱讀,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宗教向度。三十多年後,我們看到了《聖與俗》在多元宗教研究光譜上的各式運用。 ──王鏡玲 伊利亞德的名著《聖與俗》,對聖俗之間的區別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發,至今仍對宗教經驗與象徵意義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林瑋嬪 伊利亞德的理論觸及宗教現象的共通性,不囿限於特定的宗教傳統,也比大多數深奧的宗教義理或說教,更容易向非宗教信仰者說清楚講明白,並有可驗證性。 ──蔡源林 伊利亞德的核心概念「聖顯」,我在泰雅原住民的Sbalay儀式中找到了呼應,它讓Sbalay又多了一些生態意涵的延伸以及對於家園建構在靈性層面上的豐富實踐。 ──林益仁 靈感推薦──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林益仁/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林瑋嬪/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儒賓/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鐘 穎/作家、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

心靈工坊  出版
2024/01/18 出版

★國內第一本使用心智化理論進行兒童青少年治療的實務操作手冊,兒童青少年治療師、諮商師、中小學輔導老師必備。★本書經由兒童心智化理論的爬梳,間接引介了與英國精神分析重鎮塔維斯托克診所鼎足而立的安娜‧佛洛伊德中心相關訓練,以及其關注的學校場域心理治療議題。「再也沒有比家庭互動更能令人喪失心智化的情境了。在家庭中,人際關係往往是最緊張、最有愛但也最為情緒化的;換句話說,家庭做為一種潛在的環境,每天都可能促使一個甚至更多的家庭成員失去他們的心智化能力。」──馮納吉與艾莉森以心智化為基礎的兒童心理治療(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for Children,簡稱MBT-C),可幫助兒童理解自身想法、調節情緒,同時支持父母滿足孩子的情緒需求,是與親子進行心理工作的一大利器。本書由英、美、加、荷蘭及瑞典五地的專家聯合執筆,提出一個有時間限期的心智化治療模式,並將親職諮詢納入到模式當中,期盼以雙軌並行的方式,在治療期間內提升孩子與家長各自的心智化能力。針對對象為5-12歲、因焦慮、憂鬱症、人際困難、心智化能力停滯等情緒障礙,以及輕到中度的行為問題的孩子們及其父母。本書從詳實的評估與個案概念化歷程開始,加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觀點,配合具體明瞭的治療架構與步驟,讓實務工作者們爭取在短時間(約9-12次)內處理關鍵的親子關係及心智化能力的主題,並描繪出工作上的可行方向。這個治療取向運用了傳統心理動力學的原則,更結合依附理論、心智化實證研究,以及認知行為治療、遊戲治療等不同取向。簡明而條理清晰的論述,不但適合臨床醫師、諮商師、輔導老師、社工師參考,一般父母師長閱讀本書,也能得到許多啟發。享譽國際的兒童心理治療師尼克‧米奇利組成了一支由心智化專家組成的全明星團隊,以協助各種理論取向的臨床工作者一起「心智化」出溫暖的兒童治療之樣貌。《心智化兒童治療》可望成為一本經典的治療手冊,適用於各式心理障礙診斷與不同家庭背景的兒童。──傑夫·古德曼博士(Geoff Goodman, PhD, FIPA)紐約長島大學臨床心理治療博士課程負責人;精神分析訓練與研究中心(IPTAR)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周仁宇 | 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人類學博士林亮吟 | 精神科醫師、心禾診所院長孫明儀 | 衞福部保護司「六歲以下兒少保護親職賦能計畫」全國總督導、映安社會工作師事務所負責人許宗蔚 |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成人精神分析師詹志禹 |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樊雪梅 | 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博士(Tavistock & UEL)、兒童、成人訓練督導級精神分析師(BPaS, IPA)魏秀年 | 英國Tavistock認證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台灣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

79 特價4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麻醉醫師的多重宇宙:從行醫到育醫,陳宗鷹教授的醫者人生

陳宗鷹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2/22 出版

★臺灣第一位赴美學習「神經麻醉」的醫師,於花東後山服務、奉獻、傳遞醫學火種的人生傳記。★貧困農家子弟成為醫學院院長,翻轉人生的勵志故事。★麻醉醫師開外掛,從隱身幕後的手術功臣,到走上講台當教授,更成為醫學院院長,培育花東醫護人才。出身貧困,卻成為臺灣第一位赴美學習「神經麻醉」的醫師,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用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也開創出花東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臺灣水牛精神,奮鬥不懈,事事感恩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宗鷹醫師,來自彰化的貧困家庭,從小跟著父親務農,小學就得到金紙工廠打工補貼家計。但憑著水牛般的毅力,他考上公費醫學生。「成長過程中,受到多人無私的幫忙,我就應該無私地回報。」誠摯待人、心懷感恩,成了陳宗鷹一生行事的基調。默默守護病人的幕後功臣他曾至海外學習,精通神經麻醉、小兒麻醉等各種麻醉次專科。二十年前來到花蓮慈濟醫院,爾後帶領麻醉科部、訓練後進,偶遇手術檯上的驚濤駭浪,他沉穩以對。曾執行連體嬰分割手術等高難度麻醉,並搶救惡性高熱等罕見併發症。從手術檯走上講台,開啟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陳宗鷹以熱忱投入醫學教育,帶動醫學生樂於學習;他積極推展院校合作,將臨床的高科技醫療導入教學;也將慈濟特有的醫療人文特色融入醫學教育,以人本醫療、感恩、尊重、愛,培育未來醫師。優異的辦學成果獲各類評鑑的肯定。他說:「平凡的我們,會一直做好該做的事。」未來他會繼續朝著醫學教育的理想,展翅鷹揚,翱翔在大山大海的東臺灣。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前董事長王本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真摯推薦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幫助孩子「達成目標不卡住」:自閉兒也能靈活應對每一天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2/22 出版

「不卡住」的日常,可以有方法!是否覺得以下這些情境很熟悉?*鬧鐘響了要上學,起床看到喜歡的書卻看到忘我。*上學最喜歡的衣服又髒又皺,也沒有其他替代衣服,只能穿著睡衣。*前一晚書包沒整理,出門前才發現作業沒帶到,開始抓狂、到處找作業。別擔心,跟著本書3種執行功能技巧╳4種教學方法╳8種常見問題配套方案,幫助你的孩子靈活面對生活大小事!自閉特質的孩子們在生活中屢屢卡關,這是因為大腦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遇到困難,導致天生沒有足夠的工具來靈活應對每天面對的挑戰。「達成目標不卡住」(Unstuck and On Target)是由美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知名特殊教育學校艾維蒙特學校(Ivymount School)為首的專家和家長們所共同研發的治療方案,推行多年,成效卓著。它以極為實用、簡單的關鍵詞與腳本,陪伴家長、老師、治療師協助星星兒適應生活、交朋友,並在學習上漸入佳境。這個方法教孩子保持彈性、學習必要的妥協、分辨主要目標與次要目標、妥善規劃並循序漸進地執行,最後和大人一起檢視結果。更重要的是,當大人也能在生活中大量示範具彈性的語言和思維,將可成為孩子的最佳模範。本書能教您的孩子/學生/個案:*學會妥協(→得不到最想要的沒關係,至少不會什麼都沒有)*把大事化為小事(→突發狀況不再崩潰)*有A計畫也要有B計畫(→做好配套措施,學習面對不確定性)*避免「一時興起」(→明辨最高目標、善用「計畫與腳本」)書中也提供大量極富創意的實用表格,例如設定目標計畫表、關鍵詞與腳本、視覺化時間表、自我妥協表等,能讓孩子變得更靈活、順利完成生活和學業的任務,並增加社交技能和表達能力。本書特色◤ 協助自閉孩子實際操作的步驟與最詳盡的示範收錄「達成目標不卡住」方案的指引步驟,包括目標計畫表格、表格的使用範例;A計畫與B計畫如何設定;視覺提示、科技輔助的應用法;書中也不斷訓練孩子懂得妥協、學會穩定情緒的大事化小的技巧。同時,本書也提醒家長、師長避免踩到自閉兒的地雷:無法掌握的「一時興起」、過度負荷的問題,並持續訓練孩子設定「腳本與計畫」,緩解日常遇上變動時的卡住與爆炸。◤ 多年經驗收集而來的方法,經實證能有效協助星星兒學習更有彈性與應變能力!帶領孩子學習這套「達成目標不卡住」的方案是長遠之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本書不但提供實際示範,更是家長、師長與治療師們的溫暖支持。本書也鼓勵以讚美、保持正向的態度面對孩子,照顧者們也要懂得適時休息、尋求外界協助,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

珍.亞伯蘭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2/20 出版

★針對溫尼考特的理論概念,整理出23個關鍵字詞,並提供資料出處、相關歷史脈絡和解釋,是研究溫尼考特思想的最佳工具書。★使用淺白易懂語言來闡述複雜概念,即使初學者也能容易理解。★繁中版譯自第二版,新增「錯覺(全能的)」條目以及湯馬士.歐登序文,書末附完整溫尼考特作品列表,尤其具有學術價值,值得購藏。客體關係理論大師溫尼考特思想解密寶典溫尼考特,英籍小兒科醫師和精神分析師,憑藉對嬰幼兒的深刻臨床觀察與人類心靈的熱情探索,跟隨著佛洛伊德的腳步並與克萊恩對話,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推動精神分析的進展。他的寫作方式蘊含生命力,能夠以日常用語來表達直抵人性根源的概念。這樣的語言,經常令人誤認為太簡單、或太複雜(或同時兩者皆是);即使是最有經驗的溫尼考特學者,仍難免在他的概念裡迷路。本書作者珍.亞伯蘭以她的獨特創意,將溫尼考特數百篇論文收進二十三個關鍵詞彙裡,像武功祕笈般拆解其龐大的思想體系,是目前對溫尼考特完整著作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亞伯蘭非常理解溫尼考特研究者的需求,以她直白清晰的寫作風格、對各討論主題的廣泛涉獵,從原著裡引用了豐富貼切的語錄來闡明溫尼考特的核心概念,並把它們放在更廣的歷史脈絡裡。對讀者而言,宛若打通任督二脈。對尚未接觸溫尼考特的學生而言,這本書是個通往豐饒寶藏的路標;對臨床工作者而言,這將是可用於臨床實務的新洞識泉源;而對學者而言,這將是溫尼考特作品在書目和專題材料上的寶貴資源。這就是溫尼考特的語言……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本書譯者周仁宇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王浩威 |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呂旭亞 | 榮格分析師李育青 | 執業牙醫師(特殊需求與身心障礙者牙科治療)、 薩滿療癒工作坊帶領者翁士恆 | 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陳俊霖 | 榮格分析師、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楊明敏 |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訓練分析師劉時寧 | 精神科專科醫師、哲學碩士、文化身心診所主治醫師樊雪梅 | 訓練督導級精神分析師(BPaS, IPA)蔡榮裕 |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溫尼考特佳句摘錄論母嬰關係:「沒有寶寶這種東西!」……如果你讓我看到一個寶寶,你一定也會讓我看到某個照顧著寶寶的人,或至少有個嬰兒車,被某人的眼睛、耳朵牢牢盯著。我們會看到一個「育嬰配對」。……單元不是個體,而是環境—個體設置。存有的重心並非從個體開始,而是從整體設置開始。──摘自〈與不安全有關的焦慮〉雖然獨處能力的建立受惠於多種經驗,但其中有一種基礎經驗若不充分,獨處的能力便不會形成;這個經驗是嬰兒或小小孩在母親在場時獨處。因此,獨處能力的基礎是個悖論;這是他人在場時獨處的經驗。──摘自〈獨處的能力〉論反社會傾向:如果家能夠承受孩子對家所能做的一切破壞,孩子會安定下來玩。但正事要先做,測試必須先完成,若是對父母的設置和家的穩定度存有疑問時(我指的不只是住家),更是如此。孩子必須先意識到框架,才能感覺自由,才能去玩,才能畫自己的畫,才能當個不負責任的孩子。──摘自〈青少年違法的一些心理面向〉惡劣屬於由反社會傾向產生的臨床表現……簡言之,反社會傾向代表受剝奪的孩子內在的希望感(hopefulness),而這孩子其實是絕望、不幸與無害的;展現出反社會傾向意味著孩子已經發展出一些希望感,希望能找到一種跨越鴻溝(gap)的方法。這個鴻溝是在相對依賴階段所經歷到的環境供給之連續性的斷裂……如果鴻溝得到橋接,惡劣便會消失。──摘自〈道德與教育〉論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發生在兩個玩耍領域的重疊處,患者的以及治療師的。心理治療和兩個人一起玩耍有關。由此推論,在沒辦法玩耍時,治療師的工作便是把患者從無法玩的狀態,帶到可以玩的狀態中。──摘自〈玩耍:理論陳述〉這個毀壞活動是患者要把分析師放在全能控制之外的企圖,也就是,放到外面世界上的企圖。若是沒有經歷最大的毀壞(客體未受保護),主體就永遠不會把分析師放到外面,因此就永遠無法超出某種自我分析(把分析師當作一部分自體的投射來使用)的經驗。若從餵奶的角度來比喻,患者只能自己餵養自己,而不能用乳房來變胖。患者甚至可能會享受分析經驗,但不會有根本的改變。──摘自〈客體使用與透過認同而關聯〉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2/20 出版

◎究竟人們需不需要信仰? ◎沒有信仰,我們要怎麼抵禦來自死亡與意義感的鐵拳?   出身猶太家庭的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如何成為堅定的無神論者? 自認死硬派無神論者的文學家路易斯,如何下跪禱告、皈依上帝?   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和《納尼亞傳奇》的作者、英國文學巨擘C.S.路易斯,兩位絕頂聰明的大人物從未真正見過面,卻在本書中鮮活對話,辯論人生關鍵議題:快樂、性、愛、失去、受苦、死亡、信仰……   《兩種上帝》改寫自哈佛大學數十年的超人氣課程。兩位大師都認為,上帝存在與否是人生最重大的問題,他們的觀點卻大不相同。佛洛伊德嚴肅謹慎,對信仰有諸多質疑,揭露宗教神聖帷幕下的偽善和自欺;路易斯則歷經憤世嫉俗的青年時期,一生飽受艱難,最後卻超然開朗,擁抱生命,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信仰代言人。   本書以兩人的作品為經,以兩人生命軌跡為緯,透過大量書信、口述歷史等材料,在思辨的交鋒之處呈現了兩位觀點迥異的思想家對終極議題真切的探求。無論是無神論者佛洛伊德,還是信仰者路易斯,他們的生命故事都是「對超越的回應」。   作者尼科利並不預設哪種觀點是正確的,而是鼓勵讀者自己決定哪條人生道路。即便主張不同,但佛洛伊德與路易斯生命中走過的離合悲歡、愛與痛苦,都為我們徬徨無所依憑的人生提供了可以參照的意義與方向,帶給我們接納生命、懷抱希望的勇氣。   「這本書是給那些自認沒有信仰的人讀的,也是給那些自認擁有信仰的人讀的。無論您在光譜的哪一邊,請來看看兩位偉大的前輩思想家如何用一生的時光來認識和剖析這個問題,而他們又活出了什麼模樣。」――鐘穎   本書特色   ★改寫自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HMS)三十五年人氣課程,聆聽兩位大師畢生功力精華與生命故事,為正在經歷人生難關的人們指引一個可以依循的意義和方向。   ★美國公共電視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受到本書啟發,製作四小時的同名電視節目,挑戰並鼓勵觀眾尋找自己對生命終極問題的答案。   ★本書從實際臨床經驗出發,作者並從佛洛伊德主治醫師得到第一手口述歷史資料,佐以少有人知的私人信件,是一部有著人性溫度、又極有歷史價值的著作。   ★本書是著名舞台劇「佛洛伊德的最後一會」(Freud's Last Session)的創作靈感來源。改編電影即將上映,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佛洛伊德。   真誠推薦   朱全斌|傳播學者、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陳秉華|靈糧宣教神學院牧靈諮商科兼任教師、宇宙光全人關懷輔導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許德謙|私人執業精神分析師、靈修導師 許明輝|大隱心理諮商所所長、台灣團體關係小組創辦人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資深諮商心理師、哲學諮商師、社工督導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鐘  穎|《故事裡的心理學》作者、愛智者書窩主持人、諮商心理師 (按姓氏筆劃排列)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博千年:一個旅人的雪域凝視

陳斐翡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2/20 出版

圖博自古時即是獨立的國家,有時由蒙古、滿洲提供軍事保護,有時根本不依賴哪國。──第十三世達賴喇嘛 當我們被他者強貼某種身分來標定自己而不能表達自身,將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這正是圖博人長久以來的處境──被漢民族大中華視角以「西藏」稱呼、被以「邊疆民族」認知,從雪域獨立國被貶為帝國邊陲。這與圖博人怎麼認知自己、又希望怎麼被世界認識,相距甚遠。 這本書,為圖博人、更為每個想表達自我的民族與個人發聲。作者陳斐翡多年前旅行圖博,返台後爬梳大量史料,發現了千年時空中的圖博面貌。2019年,她帶著印證史料的企圖,再次闖關、冒險前往。 此時的圖博氣氛更加詭譎,人民處境更加艱難。土地被政商強佔,文化受大肆破壞,歷史更被荒唐扭曲。在極權嚴密監控下,圖博人在自己的家園成了弱勢族群,說不出自己,也不願傷害漢人,只能透過一次次的自焚喚起國際社會對圖博人權的重視。 本書極為「貼地」地寫入當今圖博人的生活日常,並在古代唐、清,近代西方列強與當代中國等不同視角間靈活轉換,映照出立體的民族主體,與當權者單向度的霸道謊言形成諷刺。 雖遠在高山雪原,圖博所映射的認同與人權危機卻近在我們眼前。在不同宗教、民族與政治立場頻頻交戰的今日,如何以多元視角看待自身與他者,共存共榮,是本書最急切的提醒。 本書特色 ‧跨越二十年的圖博旅行見聞,今昔對照,見證人權實況‧跨越千年的歷史爬梳,圖博視角,顛覆常人認知‧跨越文化與族群定見的深刻反思,重看自身,為每個想表達自己的民族與個人發聲

79 特價6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榮格與X小姐的曼陀羅:個體化歷程研究

卡爾.榮格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1/20 出版

★全彩收錄24幅X小姐的曼陀羅,呈現出心靈從混亂到圓滿的歷程。★收錄《榮格全集》第九卷中三篇重要論文,兩個關鍵字:無意識、個體化,一次解明。★以近七十幅曼陀羅說明個體化歷程、集體無意識,可謂學習榮格心理學最具象的閱讀經驗!我們雖稱無意識為「無」,但它卻是現實之潛能。——榮格榮格用「個體化」來描述人一生的內在發展,這歷程難以言說,透過曼陀羅卻能具體展現。1928年榮格與X小姐的治療過程,便是以曼陀羅展現個體化歷程的絕佳範例。X小姐來自美國,學識豐富,因人生遇到瓶頸而求助榮格。她在治療中創作了24幅曼陀羅,不僅使她與無意識的接觸、內在的劇烈變化歷歷可見,轉化的歷程也躍然紙上。在本書收錄的〈個體化歷程研究〉中,榮格逐一解析這些畫作,帶領我們領略個體化歷程的種種。本書還收錄〈意識、無意識,與個體化〉、〈論曼陀羅象徵〉兩篇論文。在前者,榮格言簡意賅地定義了無意識及其運作方式,以及它與意識心靈的交互作用,並描繪出「個體化歷程」的大略:「意識需要捍衛其理性、自我防衛,而無意識混沌的生命也需要有伸展的機會——在我們能承受的限度內盡情發揮。這意謂一場公開的、既衝突又合作的模式。」在後者,榮格列舉五十餘幅曼陀羅,整理出其中常見的元素,說明它們共通的象徵意涵,證明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人們的內在,乃來自同一個心靈母體。透過曼陀羅,無意識的身影逐漸浮現,我們也與自身的「母土」——內在的大地——更接近一步。曼陀羅……顯然是大自然本能自行產生,不需藉意識反思的一種自我療癒嘗試。——榮格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呂旭亞|榮格分析師魏宏晉|實踐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榮格心理學指南》譯者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1/20 出版

本書特色◤ 延續《理解邪惡》的論述風格,科貝特博士此次以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等的觀點,通盤爬梳痛苦的定義,進而引領心理治療專業人員與一般大眾,深入了解痛苦與受苦的面向,試著認識自己、理解他人。◤ 寫給心理治療師至一般大眾的備忘錄,不斷提醒人們觀看苦痛的角度不能過於單一、簡化;當我們能試著探究痛苦的深層原因時,就能更靠近心理治療關係中的核心。那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或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榮格希望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乃人之常情,所有以「治療」為名的工作也不外乎是為了減除人類的痛苦,但現實卻是,苦痛無所不在、難以迴避,直面痛苦是我們人生的永恆課題。以深度心理學為長的科貝特,透過本書從方方面面檢視受苦經驗,引我們洞見其中深刻的轉化意義。科貝特認為,每個人的受苦經驗都是獨特的,因此梳理苦痛的意義非常重要──有些痛苦可以緩解、有些需要撫慰,但有些需要臣服、接受命運,甚至有時候還須享受痛苦。科貝特呼籲,我們不能只單薄地以負面眼光看待痛苦,僅視之為要消除的病態。身為心理治療師,科貝特尤其認為痛苦是人們尋求心理治療的核心問題,心理助人者必須不斷與之交戰。科貝特指出,除了緩解痛苦,「我們也許應該將某些類型的痛苦視為正常,並將涵納痛苦的能力視為人類整體的一個面向,有時甚至是發展所必須。」由古至今的許多學問都在幫助人們面對痛苦──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在本書中,科貝特為我們做了精采的整理。在物質科技至上的當代,他強調以靈性眼光看待痛苦,才能化苦難為轉化的力量。轉化過程必定艱辛,卻能幫助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受苦的靈魂》提供了痛苦的轉化潛力,以及如何在心理諮商中處理痛苦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科貝特博士細緻描繪了靈魂的苦痛,並巧妙勾勒出痛苦於臨床、哲學與靈性上的概念,而這些概念皆見證了人類精神上的堅韌不拔。——烏蘇拉.沃爾茲(Ursula Wirtz),《靈魂謀殺》作者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許德謙|精神分析師、牧師/心靈教育導師劉紹華|人類學家盧郁佳|作家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79 特價6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榮格與史坦納:靈性心理學的曙光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1/20 出版

‧人智學與深度心理學的精采思辨,在矛盾張力中探索生命實相‧二十世紀兩大靈性探索先驅,引領找尋先帶人失落的靈魂本書探討的問題關乎每個人的生命──我們如何對屬靈國度保持敞開?如何知道自己靈魂深處發生了什麼?如何懷著靈性意圖面對他人、工作與世界?──羅伯特.薩德羅(靈性心理學作家、達拉斯人文與文化研究院創辦人)當我們努力認識自己,將被迫重新探索自己立於世界,乃至整個宇宙存有中的位置。當代物質科技的神話此時已無濟於事,我們需要更宏大的敘事──一種靈性的宇宙觀,告訴我們「我是誰,在做什麼,從何而來,將往何去」。榮格與史坦納,前者為深度心理學拓荒者,後者創立了人智學,都是提出這種靈性敘事的當代先驅。在科學理性高張的現代,「靈性」和宗教與神祕學一起退出了我們生活的主視野,然而榮格與史坦納卻看見人們靈魂失落的危機,並試圖為玄祕的靈性世界搭建能以現代科學精神持續探究的知識體系,斐然有成。本書作者格哈德.威爾兼長人智學、深度心理學與宗教哲學,從方方面面比較了榮格與史坦納的思想,引我們踏上關於靈魂、意識與自我意義的思辨旅程。讀者將發現,榮、史二人雖有著相近的關切,但性格、興趣及思想卻多所異趣,甚至相互矛盾。威爾不急於為矛盾尋求解方,而是期待此張力能激發我們探問自己的見解。在榮、史二人的思想辨證中,我們將看到一種靈性心理學隱隱浮現,其適用範圍不侷限於診療室,而是要促使每個人更有意識地過上屬靈生活──榮格所說的「個體化」,史坦納所說的「靈性操練」,真意即此。實現個體化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目標,但先知口中「在沙漠中修直大道」的人為數不多,榮格與史坦納顯然是積極採取行動的少數派。──格哈德.威爾/本書作者讚嘆推薦──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榮格分析師

79 特價6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力與交換模式

柄谷行人    著
心靈工坊  出版
2023/10/18 出版

★日本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跨科際、整合全面知識的顛峰之作!★以動態的「力」而非靜態模式來理解歷史的運作,指出人類未來的方向!柄谷行人在經濟歷史學的貢獻,是以四種「交換模式」出發的觀點,補充、擴大了馬克思《資本論》中「生產模式」所無法涵蓋的層面。繼二〇一〇年奠定其理論體系的《世界史的結構》,十二年後,他在本書中進一步修補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說明歷史演變的原理,並以交換模式D作為對未來的展望。在這本被視為柄谷思想體系的顛峰之作中,柄谷行人以「物神」、「靈」的角度,闡述是什麼樣的「力」促使交換模式A(互酬式:贈予與回禮)、B(服從與保護:掠奪與再分配)、C(商品交換:貨幣與商品)、D(A在高次元中的回復)的複雜運作。在四種交換模式中當中,各自有強大的「力」在糾纏、拮抗。這些「力」難以被察覺,因此歷來學者少能釐清。例如,「交換模式C與B都具有超越人類意志的『力』。在民主主義的國家體制裡,人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們並沒有察覺,自己只是變得對C與B的『力』更順從而已。」若不釐清「力」的真相,便難以具體描繪出模式D,人類將難以走出當今的困局。歷史上,嘗試揚棄國家(模式B)與資本(模式C)的學者大有人在,馬克斯避免了「神」的觀點,而康德則將社會的歷史,視為自然的「隱微的計畫」。他在社會的歷史中,發現了既不是人、也不是神的某種作用,並稱之為「自然」。柄谷行人則循著康德的思路,認為這「自然」就是模式D的作用。而模式D,將是未來人類的出路。紀金慶|臺師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黃雅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廖欽彬│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董啟章│小說家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79 特價6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看全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